正文复制
凉山日报(汉)/2025 年/1 月/13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1 月 8 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 阿石拉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4 年工作回顾
2024 年,在州委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全面落实X中央国务院、 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决策部署,统筹做好 “ 三篇大文章”, 全面推进 “ 三大强州战略”, 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凉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我们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大事要事。
——“ 三找” 资源普查战略行动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集中开展地下找矿产、地面找耕地、地上找风光等资源能源普查,优势矿产已实现大幅增储,其中钒钛磁铁矿增储约 2.2 亿吨、稀土氧化物增储 496 万吨、磷矿增储 13.85 亿吨、石墨矿物量增储 1417 万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储量实现新突破,随着战略行动的深入开展,预计各类矿产资源品种和储量还将有更大突破;查实耕地后备资源潜力 150.43 万亩,新增清洁能源技术可开发量 1.2 亿千瓦,为我州进一步擦亮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金字招牌”,打造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四川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战略备份基地进一步提供了坚强支撑。
——化工园区实现零的突破。凉山高新区、德昌特色产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化工园区,为招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推动更多重大项目落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优势产业延链补链、集中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一批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卓远半导体、环联巨能钒液流电池、太阳集团光伏切片、中源钛业熔炼钛、四川喆航飞机制造、深圳魔方卫星基地、世纪珑腾凉山大数据中心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陆续落地实施,为我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大凉山彝区腹地正式迈入“ 高速公路时代”。乐西高速公路美姑至昭觉段正式通车,大凉山彝区腹地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我州向“ 县县通高速” 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推动全州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
新成效。
我们坚持精准施策扭转不利开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健向好。接续出台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13 条”“ 11 条” 等系列政策措施,强化运行调度、督促工作落实,及时扭转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态势。预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高于全国全省增速;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20.3 亿元、增长 7.6%,规模居全省第 4 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48.48 亿元、增长 14%,规模居全省第 2 位。项目投资蓄势增潜。争取到中央和省预算内、新增债券、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 147.5 亿元。州级项目储备规模达 2.09 万亿元。充分发挥重点项目推进、重点企业纾困解难联合工作专班作用,推动 775 个联审项目开工建设 538 个,竣工投用 424 个,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00 亿元。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大力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面向重点领域发放消费券
2 亿余元,举办大凉山烧烤节等消费促进活动 201 场(次),积极参加“ 第 27 届中国(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 等特色展会,组织开展“ 山海共富· 凉山特色产品推介会” 等市场拓展活动,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34 亿元、增长 7.2%。产业招商提质增效。精心举办火把节系列招商活动,
第 1 页 共 11 页
积极参与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平台招商,主动赴深圳、成都等地开展投资推介,精准对接华润、鞍钢、中铝等大企业大集团,新签约产业项目 124 个,总投资 1097.8 亿元。预计州外引进项目新增实际投资 364.8 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 1885 万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我们坚持发挥优势做好“ 三篇大文章”,重点产业建圈强链迈出坚实步伐。工业支撑更加强劲。
179 个工业强州项目竣工投产 40 个,预计完成投资 303 亿元。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31 户,推动
889 户企业“ 上云赋智”。大力实施“ 五大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落实产业链长制,钒钛稀土产业纳入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州被列为全省航空航天、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凉山高新区整合优化方案获省政府支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稳步推进,工业产业发展潜力更加强劲。预计全州 12 个工业园区实现产值 900 亿元、增长 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5%左右。农业基础更加稳固。248 个农业强州项目竣工投产 105 个,预计完成投资 147.75 亿元。新(改)建高标准农田 46.7万亩,会东旱地小麦示范田、会理马铃薯示范地分别创西南地区和全省单产最高纪录,预计全年生产粮食 257 万吨,出栏生猪 480 万头、草食畜 407.4 万头(只),出栏量分别居全省第 3 位和第 1位。新增“ 两品一标” 11 个,西昌思奇香、冕宁玖源火腿新认定为“ 四川老字号”。新培育农业产业化州级龙头企业 39 家,预计新创建省州级现代农(林)业园区 26 个。积极推进“ 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林草综合产值达 201 亿元。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40.9 亿元,增长 2.8%。服务业拉动更加有力。52 个文旅强州项目竣工投产 23 个,预计完成投资 38.42 亿元。新增 4A 级景区 1 个、3A 级景区 9 个。会理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冕宁、盐源入选天府旅游特色县,木里上榜中国最美县域。邛海之滨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大石板村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十佳” 案例。精心举办“ 五彩凉山· 夏季清凉”“ 冬季暖阳· 凉山不凉” 系列文旅活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651.75 亿元、增长 20.1%。重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6%,预计培育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 46 户。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存贷款余额稳定增长,保费收入创历史新高。西昌荣获全国县域商业“ 领跑县” 称号。预计全州商品房销售面积 155 万平方米,销售额 113 亿元。
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州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基本完成。西昌在全国首创“ 自发搬迁户安全住房保障权证” 制度,自发搬迁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解决。“ 高效办成一件事” 重点事项落地见效,州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综合绩效评估中名列前茅。碳达峰碳中和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攀钢西昌钢钒公司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实现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科创能力持续提升。获得全省科技进步奖 7 项。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 个,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 346 家。转化储备职务科技成果 16 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达 1.09 亿元。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 380 亿元,增长 5.5%。开放合作持续扩大。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凉山葡萄首次搭乘中老班列出口泰国,金阳虹鳟鱼通过空运出口新加坡,培育新增有外贸实绩的企业 5 家,预计进出口总额 24 亿元、增长20%。新增落户“ 三类 500 强” 企业 1 家、总数达 53 家。与攀枝花、宜宾、德阳、乐山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区域合作不断加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开展助企纾困、产销对接活动,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 26.18 亿元。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进园区”,办理时限平均压减 50%以上。制定出台政商交往“ 三张清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预计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我们坚持夯基强本增添发展后劲,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完善。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年度交通投资 458 亿元,连续 4 年稳居全省第一。宜西高铁可研报告编制完成。攀昭铁路凉山段可研报告启动编制。西昭、西香等 6 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宜攀高速公路会理至攀枝花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102 公里。金西、昭普高速公路项目已做好开工前期准备,攀盐高速公路正在开展招商。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 140 公里,新建农村公路 642 公里,新增 286 个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占比达 64.7%。会东、甘洛民用机场项目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盐源通用机场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完成。我州首条低空航线——成都至西昌支线物流运输航线首飞成
第 2 页 共 11 页
功。金沙江下游翻坝转运设施项目正在开展核准工作。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凉山州现代水网规划》《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及水网规划》编制完成。雷波麻柳湾水库、会理红旗水库钻天坡补水工程建成投用。会理横山、会东两岔河水库工程实现截流。盐源龙塘、昭觉斯穆布约水库和宁南竹寿水库改扩建工程完成大坝建设。喜德米市、西昌东河水库开工建设。引雅入盐综合利用项目完成水资源配置专题论证,盐源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 十四五” 建设计划。能源通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新开工新能源装机 1052 万千瓦、建成投产 267 万千瓦,卡拉、孟底沟水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发电量同比增加 50 亿千瓦时、达 2900 亿千瓦时。攀西 1000 千伏特高压等 9 个重点电网项目纳入国家“ 十四五” 电力发展规划中期调整,正在加快开工准备,建成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项目
47 个。攀枝花——凉山输气管道项目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新增通信网络基站 7378 个,全州铁路公路、景区园区、行政村实现 5G 信号全覆盖。
我们坚持全域共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推进。州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乡镇级规划编制全面完成,村级规划编制有序推进,“ 三级三类”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构建。大力实施“ 强州府计划”,西昌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升至 79 位。150 个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年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456 亿元,西昌、会东、盐源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制定实施支持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 十二条措施”,年度“ 四张清单” 534 项任务全部完成,预计 10 个欠发达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欠发达县平均水平。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投入四级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各类帮扶资金 148.07亿元。严格落实防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累计识别监测对象 24.36 万人,已销号 18.04 万人,其余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全州 31 个大型集中安置区配套建成产业园区 38 个、帮扶车间 13 个。大力实施精培计划,通过甬凉东西部劳务协作、以工代赈等方式促进 40.3 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印发实施《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85 个。城乡建设提速推进。预计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 1.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 1.5 个百分点、达 42.88%。城镇补短三年行动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建成 710 个,城镇功能配套、规划布局、风貌特色加快形成。完成农村危房和农房抗震改造 7612 户,改造土坯房和大砖房 2.27 万户。 越西成功申报省级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城市。 木里俄亚大村上榜全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
我们坚持以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 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全州民生财政支出 561.1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66.1%,省下达 27 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1%、6.8%。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 3.62 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4%以内。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 130.1 万人,实现收入 346.88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创业补贴 3.81 亿元,促进就业创业 8.57 万人。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28 所、中小学 68 所、高中 5 所,新增各级各类学位 1.6 万余个,补充中小学教师 2655 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1%,义务教育巩固率 96%。高考本科录取 1.5 万人,同比增加 2000 余人。中职学校在校生达 9 万人,基本实现“ 愿读尽读”。西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现招生办学,西昌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健康凉山建设稳步推进。州一医院危急重症综合救治中心等 4 个州级重点医疗项目整体完工。17 县(市)人民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盐源县医院成为省内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第一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乡村振兴卫生健康提能达标工程深入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 87.74%。会理通过全国首批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现场评审。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建昌古城二期建成投用。“ 甘洛· 彝族刺绣”“ 喜德· 彝族漆器” 上榜“ 非遗四川· 百城百艺” 品牌。成功举办大凉山民族电影周、民族音乐周、戏剧节等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 1300 余场(次)。首批 106 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全面完成。成功举办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开展县级以上体育活动 8100 余场次。社保体系更加完善。预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299.94 万人。城乡低保覆盖 56.58万人,发放救助金 23.28 亿元,救助标准实现“ 十连增”。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 30 元,
第 3 页 共 11 页
达到每人每年 670 元,基本医保参保 475.86 万人、参保率 95.7%,为群众报销医疗费用 52 亿元。残疾人“ 两项补贴” 惠及 11.81 万人。高龄津贴惠及 9.66 万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救助范围,机构养育和社会散居救助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 1750 元、1350 元。
我们坚持警钟长鸣推进机制重塑,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纵深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 328 项,建立灾害事故分级响应及信息报送制度,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落实“ 四个最严” 要求,“ 舌尖上的安全” 得到有效保障。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牢牢守住了“ 两个不发生” 底线。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5748 户,2.6 万余名群众实现“ 安居梦”。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14 处,有效保护了 2 万余名受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汛期主动避险转移 57.62 万人次,成功避险山洪地质灾害 11 起,避免伤亡 424 人。妥善应对“ 5· 27” 木里地震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 97.5%、同比提升 0.5 个百分点,国考省考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保持 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顺利完成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未发生典型案例问题。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 41.6 万亩。统筹抓好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其他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深入实施“ 打击整治网络谣言” 专项行动,“ 污名化凉山” 整治成效显著。“ 三保” 支出保障有力,全州未发生“ 三保” 支出风险事件,隐性债务化解和融资平台压降任务超额完成。保交房项目交付率达 96.6%、超目标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