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海日报/2025 年/1 月/27 日/第 004 版
向海图强 春暖北海——聚焦 2025 北海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1 月 24 日在北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北海市市长 李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 年工作回顾
2024 年是北海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 40 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在自治区X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聚焦建设“ 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 战略任务,按照“ 稳、准、变、活、实” 要求,在创新求变中培育新优势,在向海图强中积蓄新动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呈现基础稳、韧性强、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2024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4%、GDP 在全区排位进一步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4.1%、6.2%和 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3.6%、增加值增长 6.7%,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总量保持全区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8%,工业投资增长 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6.2%,新增上规入统单位 255 家、创历史新高。北海再获广西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第一名、实现“ 七连冠”,绩效考评连续 8 年荣获全区一等等次,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连续 3 年获自治区“ 好” 等次。铁山港区获评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县(市、区),合浦县、银海区获评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明显县(市、区),涠洲岛荣获国际“ 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
我们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干成了一批战略性、全局性、标志性的大事要事。合湛高铁去年年底开工,作为联通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便捷快速通道,历经 13 年艰辛坎坷,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凝聚了北海历任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期盼。特别是 2023 年 4 月我们推动重新启动调整可研报批以来,仅用 42 天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国铁集团、广西、广东三家会章以及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接连啃下红树林专题论证、用海、环评等“ 硬骨头”,仅用 35 天完成初设审批和施工图核备,仅用 8 天获得用林批复,仅用 20 天获得自然资源部先行用地批复,刷新了各申报环节的多个高效率记录,把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跑出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审批史上的“ 加速度”。这条北海人民念兹在兹,助力北海腾飞的开放之路、希望之路终于落地开工。铁山港 20 万吨级航道工程历经 7 年争取,纳入国家港口建设规划、获得中央资金支持、通过提级论证及海域使用、环评审批,去年 9 月开工,来之不易,北海人民的深水大港梦迈出了重要一步。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北海段铁山东港、铁山港工业区、主城区 3 条支线全面开工,建成后日供水量将从目前的 79 万立方米增加到 165 万立方米,从根本上解决我市资源性缺水的困境,为高质量发展引入源头活水。220 千伏涠洲岛跨海联网工程开工,建成投用后将结束涠洲岛电力孤网运行的历史,使中国最美海岛不再受缺电、限电、断电之困,彻底实现“ 用电自由”。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开港,北海港、北海福成机场被列为中国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占广西 4 个适用口岸的一半,北海至越南下龙国际邮轮航线开通,开启邮轮产业发展新篇章,擦亮滨海国际旅游城市“ 新名片”。全球最大的覆铜面板生产企业香港建滔落户北海,该项目在集团董事会作出暂缓实施决定后,我们第一时间赶赴香港,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韧劲说服董事会改变原来决定,仅用 62 天完成项目首开区用地征迁工作,
第 1 页 共 10 页
推动这一投资百亿的项目快速落地开工。项目填补广西在电子信息产业链覆铜板领域的空白,贯通上游基础化工原料与下游终端电子产品,进一步完善绿色化工产业链条,与我市高端纸业、铝基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深度耦合发展,形成带动性、竞争力强劲的临港产业集群。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向海工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园区经济支撑有力。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紧紧抓住中央支持广西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的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园区成为向海工业集聚发展的主战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 2501.9 亿元、工业投资 275.5 亿元,均占全市 90%以上,在合作区 7 个市中分别排第一、第二。48 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其中百亿级项目 3 个,37 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其中百亿级项目 5 个。 铁山港工业区石化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实现 “ 两连降”,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产业集群优势突显。海工装备制造、深远海风电产业链加快形成,华电蓝水一期、常友科技投产,中车项目开工,三峡集团、金风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北海。不锈钢上下游产业协同并进,北港新材料绿色节能升级改造等 14 个项目开工,卓辉、中恒利、北港景兴等项目投产。高端纸业释放集聚效应,玖龙 7 条生产线投产,龙驹、腾龙化工等项目开工,瑞鑫、黄金叶等项目落地。东融石英板材、东能矿业石英砂提纯等 7 个硅基新材料项目开工,国能广投电厂二期、LNG 三期等 11 个重大能源项目加快建设,东方希望、广投北海等铝基产业项目顺利推进,惠科铜杆、广视科技等 5 个电子信息项目投产。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分别入选首批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合浦县光伏压延玻璃产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制定北海市低空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联合飞机无人机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国首个海上无人机研发生产试飞中心启动。新增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3 家、广西数字化车间 2 家,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2 家、自治区级 3 家。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 43.2%,增幅全区第二。北海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设立北部湾海洋渔业研究中心。北海新未来成功创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新福兴硅科技入选国家级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名单,北港新材料“ 低品位红土镍矿高效冶炼不锈钢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我市 13 年来该奖项的再突破。
(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区第一。将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试点工作作为市、县两级“ 一把手” 工程,完成“ 小田并大田” 面积 7.5 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
20.55 万亩、占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五分之一。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牵引,一体推进洪潮江水库灌区、张黄江水闸灌区改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粮食播种面积 102.84 万亩、产量
32.57 万吨,粮食总面积和总产量增幅连续 3 年全区第一、粮食单产增幅全区第二,群众“ 粮袋子” 越来越满。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区排位上升 6 位。 新增果蔬大棚 1.17万亩,总面积超过 5 万亩,占全区大棚总面积一半;蔬菜、水果产量分别增长 4.8%、6%,增速均排全区前列。支持建设忠良、双牧等 15 家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康盛、长和等生猪养殖项目投产。新建深水网箱 212 口、陆基圆池 347 个、对虾养殖小拱棚 8407 亩、底播和浮筏养殖 2.92 万亩,水产品总量稳居全区第一、加工总量占全区 70%、出口货值占全区 60%以上。银海区荣获首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 。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海鸭蛋产业园建成开园,首批入驻企业 11 家,物流分拣中心、邮政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配套项目开工建设。新增规模蛋鸭养殖场 6 家、总数达 21 家,蛋鸭存栏增长 139.9%,鸭蛋产量增长 128.3%,海鸭蛋首次“ 出海” 销往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 小鸭蛋” 撬动“ 大产业”。建成广西首个罗汉松种质资源库。“ 北海沙虫”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农村硬化道路 43公里,累计完成 163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5.5%、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 100%,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合浦县永安村、海城区赤西大村入选第五批“ 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第 2 页 共 10 页
(三)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商贸消费加速回暖。落实“ 两新” 政策,打好促消费“ 组合拳”,举办“ 33 消费节” 等系列促消费活动超百场,油品、家电、家具、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商品消费平稳增长。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分别排全区第一、第二,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速分别排全区第一、第三。“ 北海有礼” 城市公共品牌走进机场车站、景区景点、繁华商圈,开设形象店 10 家,在酒店、游轮、加油站等设立专柜 20 家。评选“ 北海老字号” 企业 8 家。扩大珍珠、海鲜、海鸭蛋等特色产品线上销售,全市网络零售额 84.7 亿元、增长 28.3%。阿萨卡网红城市一期投入运营,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 27.4%、对全区贡献率达 56.6%。率先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工作措施》,赴重点城市“ 一月一推荐”,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大幅收窄。文旅消费热度攀升。大麓青年音乐节、格莱美汇电音节、跨年“ 热爱” 音乐节、海韵北海群星演唱会等活动点燃激情,“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 成为消费新潮流。“ 一带一路” 国际帆船赛吸引 23 个国家和地区近 500 名运动员参赛,北海旅游“ 国际范” 进一步彰显。潮雕多媒体秀改造升级、“ 三馆一滩”“ 串珠成链”,北海银滩成为最具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 十大广西文化符号” 之一。2024海岛旅游民宿大会在涠洲岛举办,日冉东方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实现国家最高等级民宿“ 零的突破”。举办首届全国沿海城市海鲜烹饪技能争霸赛、广西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等活动,各类经营主体百舸争流,城市街巷升腾着“ 烟火气”。聚焦餐饮、购物等五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旅游市场进一步规范有序。全年接待游客 6120.6 万人次、增长 16.6%,实现旅游收入 783.9 亿元、增长 18.1%。北海再次荣登全国“ 亲子游” 热门城市榜首,侨港端午海上龙舟赛(扒龙船)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涠洲岛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四)招商引资破难前行,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顶层设计更加科学。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以“ 六个转变” 为抓手,召开招商引资突破年动员部署会、头脑风暴会、工作调度会,编制海工装备制造、硅基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商贸服务等 9 个产业发展导向及招商指导意见,绘制 8 个产业链招商图谱,开展“ 招大引强,每月一训”,使“ 招什么、去哪招、怎么招、谁来招” 方向更明、靶向更准。策略举措更加精准。强化“ 一把手” 招商,市主要领导先后 13 次带队赴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地招商,全市开展“ 一把手” 招商 387 批次、对接企业 638 家。拓展场景招商,运用“ 市场+资源+应用场景” 招商新模式,累计发布场景机会清单 63 个、能力清单 28 个,组织开展金属新材料、文化旅游全产业链等场景招商活动,变“ 给政策” 为“ 给机会”。深化链式招商,与三峡集团、金风科技等龙头企业联合举办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金风新能源产业联盟大会,推动东方电缆、重庆成飞、 中交海峰等共链项目签约北海。 与不锈钢链主企业北港新材料共赴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进催化剂生产、切割、磨砂、复合板等延链补链项目 17 个。招商韧性更加强劲。为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我们多次“ 敲门” 招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联合飞机链接中国安能、广西应急管理领域等应用场景,以真心真情感动企业落户北海。创新推行标准地改革、混合产业用地试点、弹性年期供地等措施,促成中森碳投、北海海运职业学院等项目快速落地。全市新签项目 131 个、投资总额 635.7 亿元,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 445 亿元,新引进强优企业 21 家,均排全区前列。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红海,我们唯有先人一拍、快人一步、高人一招,才能破局突围,让好项目大项目纷至沓来,风景这边好!
(五)改革攻坚蹄疾步稳,开放合作深化拓展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铁山东港产业园、铁山港工业区、海洋产业园分别与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实行“ 区政合一”,整合经开区、综保区、高新区管理机构,实施“ 一区多园” 模式。推进“ 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 56 个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全区政务服务“ 高效办成一件事” 现场会在北海召开。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和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激发国企发展活力。新增北海工匠 10 名、高技能人才 1570 名。营商环境勇创一流。成立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 三十条”,全
第 3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