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福州日报/2025 年/1 月/13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1 月 7 日在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贤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
意见。
一、2024 年工作回顾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新福建宏伟蓝图 10 周年,也是“ 海上福州” 战略构想提出 3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向“ 鼓岭缘” 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贺信,福州人民欢欣鼓舞、倍感振奋。
一年来,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坚持“ 3820” 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深化落实强省会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特别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时因势、综合施策,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保持社会大局安定稳定。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5.4%;出口总额正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1151.47 亿元,下降 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50.5亿元,下降 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60619 元、30497 元,分别增长 4.5%、6.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精准发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面对接落实国家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
政策,积极稳定预期、增强信心、激发活力。坚持“ 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
员参与” 抓招商,以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创办 30 周年为契机,举办“ 万商云集有福之州” 全球
招商大会等活动 137 场,引进落地万华 MDI 一体化扩能配套、洲凯高纯合金材料等产业项目 687
个,总投资 3033 亿元,招商引资绩效考评全省第一。开展“ 项目攻坚突破年” 行动,福莆宁 F2、
F3 线、福耀全球出口基地等 721 个项目开工建设,中景石化全球最大单套年产 100 万吨丙烷脱氢
等 556 个项目建成投产。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亿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 243 个,工业固定资
产投资增速连续 20 个月全省第一。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设立“ 福州有礼” 公共消费品牌,开
展 “ 惠聚榕城” 促消费活动超 1.3 万场、 拉动消费超 166 亿元。 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 助力 4784
家企业与银行机构达成意向融资 2563 亿元。创新“ 财政+部门+国企+金融” 模式,“ 两重”“ 两新”
共获超长期特别国债 43.7 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471.4 亿元,均为全省第一。优化房地产
市场交易政策,完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完成“ 保交楼” 项目 26 个、“ 保交房” 1.2 万套,促
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盘活低效用地 1.1 万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 2.6 万亩。新批用地
1.9 万亩、用海 2.2 万亩。
(二)强化创新、科技赋能,发展动能加速积蓄。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暨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连续 8 年全省第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推出改革创新举措 33 项,科创走廊新建载体 89 万平方米,闽都创新实验室建成投用。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减税降费及退税 90 亿元。新培育省级以上“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241 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480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4600 家。新增省专利奖 16 项、省政府质量奖企业 4
第 1 页 共 9 页
家,均为全省第一。与福州大学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福州分中心、同济创业谷等平台落地建设,中国人民大学福州研究院揭牌成立,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完成首批招生。持续打响“ 好年华 聚福州” 引才品牌,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超 3000 人、高技能人才近 3 万人次,吸引来榕留榕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 7 万余人,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三)坚守实业、向新而行,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深化“ 工业提振” 三年专项行动,遴选首批重点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 37 家,设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投资基金,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244 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7 家、上市企业 1 家,数字化改造中小企业 265 家,福清化工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广“ 工业上楼” 模式,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 325 个。引进闽侯奔驰新能源商务车、宁德时代罗源新能源基地等项目,东南奇瑞合作项目扎实推进,汽车产量突破 26 万辆、增长 260%,入选首批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 应用试点城市。举办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四届数博会,115 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创新企业、占全省超三分之一,数字人民币交易额突破 3500 亿元,数字经济规模超7700 亿元。“ 港数闽存闽算” 业务正式落地,新增算力规模 2000P,形成全省唯一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举办 2024 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下线全球最大 26 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全国首个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传动链平台投入运营。建成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母港一期码头,黄岐半岛海域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开展“ 三产提升” 攻坚行动,新增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超 1500 家,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展会规模超 160 万平方米。举办第四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成立侨商集采中心,跨境电商发展成效获国务院办公厅综合督查激励。举办海丝国际文化旅游节、第十二届大学生电视节等活动。烟台山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预计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 1.27 亿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 1175 亿元。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福州都市圈 78 个协作项目完成投资超 600亿元。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推出首创性举措 48 项,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新模式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市域改革案例。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组建数字福州集团,市城投集团上榜中国企业 500 强。9 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 500强,35 家企业上榜福建省民营企业 100 强,均居全省第一。实行营商环境建设与效能督查工作相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蝉联全国第一,“ 高效办成一件事” 1+N 模式获全国推广。中印尼“ 两国双园” 累计落地项目 69 个、总投资超 900 亿元。福州机场总体规划获批,旅客吞吐量突破 1500 万人次。黄岐港区、罗源湾港区环下屿岛作业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举办两岸同胞迎中秋联谊、榕台产业链供应链圆桌会等涉台交流活动 142 场,第二十六届海交会参会台胞台企创历史新高,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参会台青“ 首来族” 占比超 50%。发布福马“ 同城生活圈” 首批 10 条政策,“ 两马” 海上货运航线开通,“ 黄马” 对台小额贸易航线复航。举办“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 开幕式等活动,鼓岭获授“ 中美青少年交流营地”,与马尔代夫马累市建立友城关系,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与济南、西安、渭南、延安、阿拉善等友城深化战略合作。闽东北、榕港澳、闽浙赣皖、泛珠三角区域协作日益密切。侨务、异地商会等工作富有成效。
(五)有序更新、精细管理,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获批。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城市、“ 平急两用”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建设等项目入围全国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坚持“ 四大平衡”,实施城中村改造 12 个、老旧小区改造 2.8 万户,凤凰新村等 19 个中心城区连片旧屋区改造历史难题得以破解。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 1.8 万套,全国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双龙新居启动申购。“ 两江四岸” 环境品质持续提升,滨江市民广场等项目建成投用。新改建公园绿地 96 公顷、福道 119 公里,金鸡山-金牛山城市慢行步道、三江口植物园一期建成开放。闽江干流防洪提
第 2 页 共 9 页
升工程(福州段)全线动建。“ 高水高排” 工程东线建成、西线贯通,汛期有效发挥拦排山洪作用。新改扩建市政道路 90 公里,尤溪洲南立交改造等 23 个项目建成通车。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55条,新增公共停车位 4538 个。地铁 4 号线后通段、滨海快线全线贯通。新改建市政供水管网 76公里,改造二次供水设施 1.5 万户,福州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荣获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金奖。新改建燃气管网 117 公里、污水管网 115 公里。垃圾管理实践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福州新区建成投用滨海综合医院二期、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三期等项目 60 个。完成沈葆桢故居、昇平庄等重点文物修缮及活化利用 47 处。健全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1+4”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国有土地出让考古前置,划定公布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深化“ 护河爱水、清洁家园” 行动,闽江干流(福州段)国控断面Ⅰ-Ⅱ类水质比例达 100%,敖江(福州段)获评国家美丽河湖。空气质量预计排名全国重点城市第 5 位。入选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六)因地制宜、以产兴村,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整治撂荒地 8450 亩,建成高标准农田 3.6万亩,种植粮食 125.7 万亩。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 双交会”、2024 渔业周· 渔博会、第三届茶交会。新建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77 个,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1 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4 个。创建省级“ 一村一品” 专业村 3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社 8 家、家庭农场优质场 24 家。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突破 2300 万人次。选认省市科技特派员
537 名,培训高素质农民 1.7 万人次。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 82 个、闽台乡建乡创省级样板
5 个。福州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新改建农村公路 185 公里、供水管网 800 公里、污水管网 191 公里。植树造林 7.5 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15.7 万亩。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海岛等地区加快发展。与南平、宁德开展新时代山海协作。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等工作深入推进。
(七)用心用情、办好实事,民生福祉可感可及。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 806.8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78.9%。60 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 13.5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3.5 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月 270 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25 所、中小学
15 所,新增公办园学位 4890 个、义务教育学位 1.2 万个,12 所中职校试点开设综合高中班,五学科奥赛国赛获金牌数全省第一,第 61 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成功举办。入选外商独资医院试点城市,孟超肝胆医院获批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建成市中医院五四北分院、第一总医院皮肤病南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454 家,普通门诊“ 一号管到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无陪护” 病房等便民举措全面推行。提升示范性长者食堂 15 个,建成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 5 个,新增养老床位 2184 张,市社会福利院入选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新增省级儿童友好社区 20个,普惠托育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举办沈葆桢巡台 150 周年、严复诞辰 170 周年等纪念活动, 《福州通史》进入出版程序。市科技馆、市少儿图书馆、市文化馆等新馆建成开放。举办第二十六届市运会、福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福州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我市运动健儿在巴黎奥运会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