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辽源日报/2025 年/2 月/12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1 月 9 日在辽源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程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 年工作回顾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力攻坚“ 一区、四转型” 目标,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积极克服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调整相叠加的双重压力,全力以赴拼经济、 稳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 4.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全力推动“ 5+2”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突出以新能源产业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辽矿集团风力发电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高新区增量配电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绿能产业园区,与中国一汽共同打造绿色零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供应链试点,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新的支柱型产业。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建立工业运行“ 1+6” 管理调度体系和项目秘书服务机制,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 4%左右。实施重点工业项目 88 个,预计完成实物量投资 45.6 亿元,增长 10%左右。35 户工业企业实现升规入库,预计新增产值 13 亿元左右。建立市级领导包保服务企业机制和政企协同联动服务会议制度,有效破解涉企难题 135 项,新增减税降费 4.21 亿元。“ 一企一策” 盘活“ 双停” 企业 10 户。61 个项目纳入省智改数转项目库,鹿人袜业等 10 户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智能化工厂,格致汽车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银鹰制药被认定为省级数字车间。新增智能织袜一体机 2509 台。纺织袜业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织袜公司被工信部评为“ 数字三品” 典型案例。启星铝业被认定为省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60.77 万亩、 棚室 973 亩, 粮食总产量实现 33.73亿斤。畜牧业产值预计增长 6.5%左右,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实施重点农业项目 21 个,9 个项目实现投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 120 户。我市被纳入全国消费帮扶重点产区。东丰梅花鹿成功申创国家级梅花鹿产业集群。东辽县鲜食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2915 个,家庭农场发展到 1167 个。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实施 500 万元以上重点服务业项目 52 个,红星美凯龙家居、俄罗斯商品仓储中心、全球购进口商品集合店投入运营,辽源中心假日酒店、双创国际会议中心投入使用。天陆山滑雪场等 28 户企业升规入统。黑金未来城、皇家鹿苑风景区等项目初具规模,那兔乐园、天陆山欢乐荟、动植物园一期、关药博物馆等项目投入运营。新增电商经营主体 3872 家,北方袜业电商基地投入使用,全市网络交易额增长 12.64%,网络零售额增长 17.43%。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各类促销活动 300 余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 3.5%左右。
(二)发展动能不断强化。深入挖潜增效,用足用好政策,全力提升发展动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6 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9 户、省级“ 专精特新” 企业 16户,创历史新高。实施 31 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 25.6%。博大伟业备案首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中心,省科学家工作室达到 5 个,占全省五分之一。柔性引进高端科技人才 53 人。全市 85 家企事业单位与 42 个高校院所合作,开展“ 产学研” 对接 34 次,累计实施项目 141 个。23 人被认定为吉林省高层次人才。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加强。新一轮机构调整
第 1 页 共 9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全面完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能全部下沉两区和高新区。组建辽源市融发资本运营集团。累计处置、转让低效闲置资产 1.4 万平方米。压缩临时用工人员 2298 人。开发区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信系统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平台集聚能力日益提升,高新区化工园区通过国家级考核认定,吉西南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龙山工业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辽绍产业园、东丰松籽产业园等项目列入吉浙两省重点项目清单。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同长春在文化旅游、研学实践、产业配套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接待长春及周边组团游 4 万余人次,来辽开展研学实践、亲子游、家庭游学生 4580 名;与一汽配套份额同比增长 20.4%。“ 六市” 跨省通办事项达到 206 项。“ 中国辽源袜业批发城” 落户绥芬河。北方袜业自主品牌“ 親相见” 实现销售额 2.37 亿元,单日最高销售额突破 400 万元,在抖音平台稳居同品类销售榜首位,辽源、成都、珲春三家直营店投入运营。组织开展各类招商活动 200 余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 75 个,突破性引进中车、华润、中国船舶 3 家央企来辽投资,招商引资项目形成固投 57.76 亿元。加强智慧海关建设,点对点指导外贸业务。新增 34 户外贸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 22.4%。民营经济焕发新活力。始终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千方百计化解拖欠企业账款,累计偿还拖欠企业账款 80.89 亿元,有力激发了民营企业参与地方建设、支持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全市民间投资占比达到 41%。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谋划储备 5000 万元以上项目
208 个。实施“ 两重”“ 两新” 项目 20 个,争取资金 26.14 亿元。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 42.76 亿元。开工建设 280 个 500 万元以上项目,119 个项目竣工投产。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完成实物工作量投资 51 亿元,9 个风场建设指标获得批复,70 个风机基础开始施工,35 个点位完成基础浇筑,重力储能项目扎实推进,高新区化工园区 4 栋制氢厂房接近收尾。
(三)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深化“ 三抓一服务” 行动,我市连续四年在全省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活动中被评为最好地区之一。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窗口由 69 个增加至 146 个,政务服务进厅率、进窗率分别提升 1.6%和 11.8%。加大“ 高效办成一件事” 重点事项管理推进力度,第一批 32 件“ 一件事” 实现线上线下分类办理。1658 项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结时限压缩 71%。法治保障不断夯实。基本建成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适用“ 首违不罚”“ 四张清单” 案件减免处罚 620 万元。行政检查核验率和填报率全部达到95%以上。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深化“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审查公平竞争存量政策文件和增量政策文件 667 项。有效市场主体达到 9.32 万户。查处各类违法案件 261 件。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完成土地征收 142.26 公顷,供应各类土地 62 宗、344.88 公顷。企业涉水电气热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增企业贷款 281.31 亿元。793 户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5.64 万经营主体入驻信易贷平台。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四)城乡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牵引,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城市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改造老旧供热管网 36.18 公里、燃气管线 79.69 公里,完成瓶装液化气居民用户“ 四件套” 改造 22910 户。完成土产楼等 7 栋老旧楼 24 小时供水改造。新增停车场 13 处、停车泊位 2390 个。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达到 5 座,充电桩总量突破 1500 个。开放临街公厕 186 座,城区 130 座水洗公厕实现“ 一键导航”。城市更新加快推进。长辽通高铁项目完成现场初测、预可研编制,四梅集铁路平改立项目取得国铁集团支持。北部生态新区排水防涝、向阳大路等一批城市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改造提升 3 处铁路道口,渠化改造 5 处交叉口。专项整治道路窨井盖 700 座。打通和维修 16 条“ 断头路”“ 破烂路”“ 泥土路”。仙人河盖板楼全部拆除。南部新城、泊林小镇、泰安花园棚改工程强力推进。安置超期回迁户 583 户。改造老旧小区楼房
126 栋、惠及居民 8012 户。整改旧改“ 回头看” 问题 475 项。拆除违法建筑 59 处、各类违规户外广告 1918 处。新建“ 口袋公园”“ 小微绿地” 12 处。186 个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废品回收站无序无照经营、小区飞线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乡村建设更加和美。打造“ 百村示范”村 12 个、“ 千村美丽” 村 60 个。完成农厕改造 1000 户。绿化村屯 232 个。消除“ 光板河” 187
第 2 页 共 9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 62.7 公里、危桥改造 10 座、安防工程 244 公里、养护工程 356 公里。“ 美丽东辽乡村风情度假之旅” 入选 2024 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路线推介名单。生态环境稳步向好。优良天数比例增长 2.3 个百分点,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 83.3%,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完成造林 1.95 万亩。建设绿水长廊 165 公里。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完成东辽河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531.15 公顷。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序时进度整改。东丰、东辽两县获评吉林省生态县。银鹰制药、亿达碳业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高新技术开发区被评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