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西江日报/2025 年/2 月/23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2 月 20 日在肇庆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肇庆市市长 许晓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肇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
员提出意见。
2024 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踔厉奋发、攻坚克难,深入实施经济工作提质增效年、 “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年和基层作风优化提升年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我们全力以赴扩需求稳增长,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冲击,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
有进。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917.85 亿元、同比增长 2.2%(以下简称“增长” ) 。
投资质量明显提升。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提高到 57.1%、32.3%。积极争取“两重”等政策支持,获批专项债券资金 134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10.47 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735 亿元, 占年度计划投资 132.5%。 完成交通投资超 150 亿元、 增长超 30%、创近 5 年新高,广湛、深南、珠肇高铁项目全面施工,广昆高速改扩建、肇明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城区西江四桥动工。完成能源投资超 100 亿元,广宁浪江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加快推进,鼎湖粤电、德庆华海热电联产项目投产。完成水利投资近 40 亿元,连续 4 年较快增长,端州跃龙电排站(旧站)重建工程投入运行,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加快建设。完成文旅投资超 50 亿元、增长 72%。
消费需求有效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06 亿元,增长 1.8%、居全省前列。争取“两新”政策资金超 4 亿元,带动设备更新 4 万多台(套),以旧换新销售家电家居等 385 万台(套) 、汽车等 8000 多辆,撬动销售额超 26 亿元。广宁、德庆分别获批国家级、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端州岩前、四会吾悦广场等消费街区、商圈持续火热。全力做旺文旅体消费,鼎湖山“问鼎祈福”火爆出圈,星湖景区游客增长 54%,举办广府文化庙会、环星湖啤酒嘉年华、“肇马” 、十一届市运会等活动,全市接待游客 2160 万人次、旅游收入近 200 亿元,分别增长 27.8%、12.5%。
对外贸易企稳回升。外贸进出口总额 382.1 亿元、增长 2.7%。“新三样” 、电子元件、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 50%、16%、11.3%,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增长 8.4%。跨境电商加速集聚,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加快建设,大旺跨境电商国际货站开业运营,全市跨境电商物流仓储面积超 370 万平方米,日均超 500 万件跨境包裹发往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际吸收外资增长 10.6%。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8.95 亿元,增长 7%、居全省前列,连续 3 年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税收收入可比增长 5.6%。严格预算和支出管理,基层“三保”底线全面兜牢。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6%、6.9%,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工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15.5%、34.9%,均居全省前列。
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出台促进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21 条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逐
第 1 页 共 12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步回稳和转型,新建商品房均价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攻坚克难完成“保交楼” 、“保交房”年度任务。稳妥处置“半拉子”工程,推动端州天润大厦等一批项目盘活发展。强化财政、金融、国资联动,政府债务总体安全、风险可控。非法集资、涉众金融等领域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二、 “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牢牢立足“五个大抓”要求,全市统筹安排 216 亿元财政资金、超 70%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入“百千万工程” ,推动兴业强县富民展现新气象。
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四会、高要分别获评全国百强县、区,7 个镇获评全国千强镇, “四上”
企业基本实现镇街全覆盖。突出抓好支柱产业发展,以东部板块为重点形成新能源汽车、金属加
工 2 个千亿级, 新型储能、 电子信息 2 个 500 亿级产业集群, 西部板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3%,
资源循环、风机装备、绿色建材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科密产业园、冠旭电子、海螺古利山、怀
德新材料等一批县域产业龙头快速崛起。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 800 亿
元、居全省第 3。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4.75 万亩,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责任全面落实。
粮油、蔬菜、水果、禽畜、南药、水产六大产业总产值 732 亿元,怀集绿博城年交易额突破 10
亿元,高要振业水产成为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封开杏花、德庆官圩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数量均保持全省第 1,四会奇乐之仁堂等 3 家企业入选省农业品牌价值
50 强。
镇村风貌有效提升。典型镇“七个一”建设基本完成,典型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标准。行政村“三线”整治基本完成,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完成 88.6%,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 83.1%。拆除农村泥砖房、危破房 3.67 万间,实施农房微改造 2.5 万户。统筹开展“3399”交通主干道沿线风貌提升,粤桂省际边界和美乡村示范带加快建设。打造了高要铁岗、四会隆马、封开励志新村等乡村运营示范项目,广宁古水麦客汇客、德庆官圩巢顶山、封开江口月亮湾、怀集蓝钟温泉等乡村精品酒店项目加快推进,贺江碧道画廊获评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高要回龙镇、怀集古城村等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村。
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完善。 县城规划管理范围优化拓展到367.7 平方公里, 实施G355广宁、怀集城区段和 G321 德庆城区段等国道改线,拉开县城空间格局。封开江口防洪工程基本建成,南丰、怀城等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 536.7 公里、危旧桥梁改造 26 座;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达 83%。县城“三所医院”扩建更新基本完成、新增床位 1200 张,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现达标全覆盖,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 86%、居全省第 5。全部县中落实优质高中结对帮扶,15 所乡镇“三所学校”项目全部启动,新撤并小散弱教学点 140 个,县城商业综合体实现全覆盖, 典型镇商业超市覆盖率达 90%以上。 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等次,市青少年宫开放运营。
集成式改革同向发力。深化放权强县强镇改革,向县、镇下放职权事项 20 项和 232 项。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核定农村集体固定资产增长 20.5%、交易溢价率 17%,村级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 15 万元以上、平均达 50 万元。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投资 8.6 亿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德庆悦城、封开长岗成为“粤平安”综治中心工作台试点镇,5 个镇和 58 个村(社区)成为新一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深化民生小切口改革,端州多元治理人居环境、高要光伏兴村富民、怀集县域医共体建设入选省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社会力量倾力支持。广州对口产业协作引进项目计划总投资 157 亿元,佛山等驻镇帮镇扶村筹集资金 15.9 亿元, “双百行动”结对高校共建项目 146 个。建筑业央企承接或参与结对帮扶项目 147 个、计划总投资 20.5 亿元。121 个商会与全市镇(街)实现结对全覆盖、计划总投资 52亿元。发动 449 家民营企业计划投入资金 18 亿元,社会捐资 1.8 亿元,超 2 万名人才入县下乡服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企业家和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出资出力,为“百千万工程”建设凝聚了强大合力。
第 2 页 共 12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三、产业发展厚积新动能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超
800 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分别提高到 13.9%、35.5%,工业用电量增长 6%,工业税收可比增长 9.3%。
新兴产业集聚成势。“两新一电”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 1168 亿元。小鹏汽车完成产线升级,第 50 万台量产车在我市下线,新车型 Mona M03 引领智能电动车新潮流,小鹏配套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博俊项目 5 个月建成投产实现“隔墙供应” 。瑞庆时代二阶段工程即将试投产,炎龙独立储能电站、全钒液流电池等一批储能补链强链项目成功落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 12%,风华高科牵头成立省级新型电子元器件创新中心,喜珍电路、魔丽显示等加快增资扩产。未来产业引育迈出新步伐,百度(肇庆)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投入运营,凌飞无人机等企业加快发展。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金属加工、绿色建材、食品饮料、精细化工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 431 亿元。金属加工产业加速转型,金田铜业二期等迭代升级项目加快实施,高要压铸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升级,润信大排矿等项目建成投产,封开长岗、德庆九市等配套码头项目实现投运。食品饮料产业蓬勃发展,蓝带啤酒、鼎湖山泉等持续扩大产销,高要恒兴水产预制菜加工中心建成投产,一批品牌企业持续向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封开等地集聚布局。精细化工产业提质发展,高要、四会化工产业园稳步扩能升级。
产业招商成效显著。制造业招商引资再超千亿,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招商地市。新引进产业项目计划投资 1522 亿元、增长 13%,其中 10 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29 个,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项目 161 个。持续开展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 ,制造业招商项目开工 329 个、竣工 235 个、投产 288 个,完成实际投资 571.2 亿元、增长 15.4%。加快园区扩容提质,投入园区开发建设资金超 100 亿元,收储园区用地超 1.5 万亩。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平均不到 4 天引进 1 个超亿元项目、不到 7 天完成 1 个项目供地,年度工业投资突破百亿元。肇庆高新区获省产业园考核优秀,成为全省唯一新型储能特色产业园。肇庆新区和鼎湖区竣工投产制造业项目 76 个,工业投资近三年年均增长 36.9%。
科技赋能取得丰硕成果。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全面启动,引领全市高教科创资源规划性布局,加快打造全市创新创业主阵地、产业策源地、应用人才集聚地。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持续加大,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2 项、省级冠军 13 项,新认定晟合微电子、羚光新材料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 267 家,金晟新能源进入胡润榜独角兽企业行列,鸿图科技、三求光固等企业为国家技术攻关作出重要贡献。全市新增实施技术改造企业 356 家、累计实施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 1005 家,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 254 亿元、增长
25.7%、增速居全省第 4。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23 家,武汉大学(肇庆)资源与环境技术研究院获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 22.4%,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长 1.7 倍,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 43 项。深入实施“西江人才计划” ,入选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库 11 人,引育第六批西江创新创业团队与领军人才项目 23 个。
四、重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多项改革成果获得中央、省肯定推广, “全肇办”涉企服务模式、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高要统筹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等入选全国典型改革案例。
融湾入圈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出台推动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政策和方案,实施空间规划、现代产业、交通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一体化,统筹东部城区提升能级。协同推动交通“硬联通” ,“湾区大号地铁”开通带动肇庆站日均客运量翻倍增长,港澳车北上政策全面落实,近两年出入我市港澳车辆超 25 万辆次。协同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 ,正大国健康复医院纳入“港澳药械通”体系,首张“湾区认证”证书落户肇庆,设立肇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 “港商服务站”等平台,大湾区乡村振兴肇庆体验馆(站)率先在港澳开放。
第 3 页 共 12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优化经济事权管理,向大型产业集聚区、金利高新区等下放一批地方“点菜式”事项。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肇庆国资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加快组建,新增“AA+”级国企 3 家,国资国企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5.3%、19%。推进投融资领域改革,落地全国首笔碳数据产品质押融资、首笔地理标志收益权质押融资。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广州数据交易所(肇庆)服务基地揭牌运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上线。稳妥完善价格机制,合理实施城区自来水、公共停车等价格调整。
营商环境改革纵深推进。全面落实惠企政策,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前列。惠企便民服务持续优化,通过“企业市长直通车”等常态化倾听企业意见,闭环解决企业诉求,窗口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推出“交地即交证” 、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涉外法律服务平台等便利化措施,“全肇办”累计推广到 2.1 万多家企业使用,城市信用建设居全省前列。涉企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观察期”、免处罚免强制清单、“综合查一次”清单等制度有效推行。全市实有经营主体数量突破 40 万户,新增“个转企”数量增长 26.8%。
五、社会民生事业持续进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市财政资金投入民生的比重提高到 77.5%,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积极扶持企业稳岗发展,帮助重点企业面向本地招聘员工 2.76 万人,推行“订单班”等联合培养模式,中职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留肇率分别达 35%、54.5%。发放就业创业补贴 1.1 亿元,实施“肇庆名厨” 、 “肇庆工匠” 、 “肇庆管家”培训 2.7 万人次,电商、快递、网约车等新业态就业不断扩大。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4.2 万人。
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医保参保率超 96%,普通门诊医保扩大选点、提升待遇,异地就医报销比例提高 10%。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救助标准全面提高,发放补助资金
10.9 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90 个,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5004 套。新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15 家,实施适老化改造 3692 户,加装老楼扶手 3.6 万米、惠及居民 1.4 万户,长者饭堂服务
48 万人次。创建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 17 家,累计提供托位 2.2 万个,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
教育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 27 所,近 4 年累计新增公办学位
10.2 万个,入选首批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 4 个,公办专门学校建成招生。肇庆医学院正式挂牌,肇庆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理工学院达标提质项目加快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三甲” ,四会、怀集人民医院新院等 14个卫生健康项目投入使用,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中山三院肇庆医院二期、肇庆复退军人医院等项目动工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成运行,首批 114 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省内互认。
绿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扎实开展县镇村绿化,发动义务植树 20 万人次,植树 89 万株,完成林分优化提升 13.59 万亩、森林抚育 15.32 万亩,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出新出彩,鼎湖山、三岳和龟顶山纳入省第一批示范性自然保护地名录,端州入选“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封开成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水环境质量实现双达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 5.8%、优良天数比例提高 4.1%,改善幅度均居珠三角第 2。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 100%,贺江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无废城市”试点成效评估居全省第 5。开展节能降碳行动,肇庆高新区国家碳达峰试点扎实推进,端州建成运营全国首个“光储充换放+欧标”综合能源站,封开华润水泥 10 万吨级碳利用项目试产,怀集获全省首笔“林权碳汇保险”贷款,广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竞价交易额创全省新高。
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成功抵御破历史极值暴雨、西江 4 次编号洪水、绥江 50 年一遇洪水和强台风“摩羯”等灾害冲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15%、8.1%,一般道路交通事故
第 4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