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大同日报/2025 年/3 月/10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2 月 15 日在大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大同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刘俊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
意见。
一、2024 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 跨入第一方阵” 总目标,深入实施“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重大战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转型“ 四步走” 顺利实现第一步,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这一年,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领袖嘱托落地生根,大同发展信心愈发坚定。大同黄花荣登“ 区域品牌传播影响力百强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 40 亿元;成立云冈石窟保护基金会,“ 云冈石窟数字保护传承” 入选 CCF 企业数字化发展全国优秀案例,云冈研究院项目荣获全国“ 数据要素× ” 总决赛一等奖,第十三窟三维模型数据集获得我省首张数据知识产权证书;争取衔接资金
9.56 亿元、实施项目 463 个,帮扶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 11 万人,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33.2 万人,新增危房实现动态清零,巩固衔接工作成效明显。
这一年,让我们倍添底气的是,绿色能源产业持续壮大,大同潜力优势加速释放。晋北新能源基地落地开工,建成并网独立储能项目 4 个 32 万千瓦、装机规模全省第一,海博思创、阳光电源、国瑞协创等一批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 1755 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 54%、高于全省近 4 个百分点。
这一年,让我们倍加欣喜的是,数字经济积厚成势,大同算力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累计投运
服务器 68 万台,年用电量突破 43 亿度、营收完成 46.7 亿元,成功获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城
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 算力之城” 案例入选中国改革 2024 年度市域典型案例、荣登全国
30 个年度市域改革案例榜单。
这一年,让我们倍感自豪的是,旅游市场火爆出圈,大同文旅品牌叫响全国。全市 A 级旅游景区达到 35 家,6 家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 1718.7 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 6.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07.78%、35.29%。云冈石窟建成全省领先的景区智慧化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位列 2024 年度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100 强第三名。大同入选“ 2024 年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热点城市” 和“ 2024 年度活力之城”。
这一年,让我们倍增干劲的是,特优产业加速发展,大同现代农业领跑全省。粮食总产量实现“ 十五连丰”,设施蔬菜面积达到 13.6 万亩,“ 北斗+智慧农业” 试验田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全年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5%、全省排名第一,一产增加值增长 4.8%、全省排名第二。
这一年,让我们倍增信心的是,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大同区域重点城市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全面推动与京津冀的政策衔接、产业对接、项目承接、人才连接,累计签约项目 139 个,已开工项目 101 个,完成投资 111.57 亿元。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成为山西首座支线国际机场,成功开通直飞泰国曼谷国际航线。集大原高铁正式通车,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更加突出。
第 1 页 共 10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这一年,让我们倍加坚定的是,生态答卷成绩亮眼,大同发展底色更加靓丽。持续打好“ 蓝天”“ 碧水”“ 净土” 三大保卫战,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PM2.5 浓度 3 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连续五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8 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体。美丽大同生机勃发。
这一年,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充分就业有力有效,大同成为年轻人向往的活力城市。拓展“ 农业、文旅、数字服务业、手工业” 带动就业四大渠道,累计引育京东科技、科大讯飞等数据呼叫(标注)企业 59 家,带动 2.16 万人次就近就地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5.27 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 119.75%,位居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扩量提质稳增长。逐月开展经济运行调度,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推动“ 两重”“ 两新”政策落地,谋划储备项目 420 个,总投资 1254 亿元,国债资金需求 189.9 亿元,争取资金 6.28亿元;以旧换新各项政策补贴资金合计 3.37 亿元,累计拉动消费 26.17 亿元。扎实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35 个省市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355.85 亿元,投资完成率 109.57%。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2.5%,全省排名第五,实现逐季攀升;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 3.7%,降幅连续 7个月收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0.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 3.1%,均排名全省第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9%、7.3%,均排名全省第二。
二是深耕赛道育动能。国内首条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全国首个电气化公路及矿山运输系统示范项目落成发布,全省首辆底部换电重卡顺利下线,第二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成功举办;原煤产量达到 1.62 亿吨,累计建成 9 座智能化煤矿,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到 85%。国电湖东、同热三期“ 上大压小” 项目加快建设,化学储能、抽水蓄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储能业态全面发展;完成粮食种植面积 423.67 万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 20 万亩,发展有机旱作膜下滴灌 81.5 万亩,天镇农控、云州慧农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3 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扎实推进,4 家国家级、80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做大做强,与百胜(中国) 、百果园、先正达、深农投等头部企业合作进一步深化;圆满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三年整改任务,得到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成功举办“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年度入围作品展”“ 台湾佛光山云冈石窟艺术特展” 等活动,持续推进户部角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培育演艺、研学、民宿、冰雪等新业态,“ 佛小伴”“ 流沙冰箱贴”“ 吞火· 踏浪” 同博鸱吻等特色文创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假日期间来同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由 1.6 天增长至 2.6天,外地游客占比超过 2/3,两次以上来同旅客占比达到一半以上。
三是改革开放优环境。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3.0 改革。深化“ 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 改革,实行承诺制项目 108 个、出让“ 标准地” 39 宗、2576.58 亩。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顺利,市属企业实现营收 34.4 亿元,提前超额完成改革任务;扎实推进“ 晋创谷· 大同” 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入驻企业、科研团队 32 家;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工作质效,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增速 13.98%,全省排名第二;顺利开行 4 列中欧班列,实现全省首次出口燃油汽车。建成首个跨境电商自建海外仓,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完成 4.83 亿元,同比增长 132%。全市入境外国人 3.03 万人次,同比上升 148%;充分发挥“ 双十六条” 人才激励措施,柔性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 843 人,引进博士研究生 101 人。
四是建管并重促融合。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 平急两用”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 71.5 亿元;大同绕城高速陈庄至肥村段改线工程、国道 109 线和 208 线过境公路改线工程开工建设,同煤快线开源街段改造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天黎高速云州街互通工程建成通车,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 四好农村路” 超额完成任务,大同综合客运中心正式投运;建成智慧城市操作系统、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以及 14 个应用服务模块,城市数字底座汇聚数据
44.22 亿条,城市智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灵丘县为试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建设精品示范村 30 个、
第 2 页 共 10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提档升级村 270 个,完成 192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改造户厕 1100 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
五是标本兼治强保护。深入实施企业深度治理、产业集群整治、锅炉综合治理、清洁取暖改造、城市扬尘攻坚、餐饮油烟治理等项目措施,全面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快实施御河、十里河等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 向永定河生态补水 2.9 亿立方米, 超采区水位年平均同比上升 1.33 米,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矿山环境治理 3270 公顷,新增营造林 23.1 万亩,修复公益林 2.2 万亩。
六是用情用力惠民生。圆满承办第六届“ 中国创翼” 创业大赛,并在大赛中取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96.2%、位居全省前列,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安置率达到 100%,新增优质普通高中学位 1150 个,建成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比例 92.6%,全力推动山西大学大同校区建设,高等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持续开展“ 降费用、提服务” 医疗惠民活动、累计降费达 1.2 亿元,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稳步推进参保精准扩面,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全省第二,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全员参保;云州区“‘ 颐养工程’ 探索农村养老新路子” 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开工改造老旧小区 56 个、城市危旧房 312 套,实施 88 项供热管网改造工程,确保全市人民温暖过冬;争取国家化债资金 97.94 亿元,妥善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平安大同建设工作连续 3 年获评全省第一。圆满完成 27 个项目 6385 套“ 保交房” 攻坚任务,维护了购房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铺开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复查进度全省排名第一;23 项省市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年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广电、史志、档案、气象、防震减灾、科普等工作持续深化,工会、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全面进步。
一年来,市政府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X纪学习教育。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 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监督,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217件、政协委员提案 324 件,组织完成 5 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废止工作,办结行政复议案件
676 件, 通过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166 件, 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应诉出庭率达 100%。纵深推进政府系统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格执行中央XXXX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过“ 紧日子”,“ 三公” 经费只减不增,纠树并举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狠抓省委巡视、审计发现等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 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同部队、公安民警和驻同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全方位转型还未见明显成效,新旧动能转换还存在阵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牢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还需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难度加大,安全生产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部分干部的能力本领、工作作风、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行政效能还需持续提升,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精准发力、全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二、2025 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 3 页 共 10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精准有效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锚定“ 跨入第一方阵” 总目标,深入实施“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重大战略,扎实推动转型“ 四步走”,持续深耕“ 四大赛道”,努力建设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 十五五” 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