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884
2025年2月
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实录(2025)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
(2025年2月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昨天,省委、省政府再次在广州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也是连续三年的“新春第一会”,在岭南大地升腾起金蛇奋进、争先有为的火热景象。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学习贯彻全省会议精神,特别是坤明书记讲话精神,激励大家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今天是正月初九,俗话说,上九牵春牛,土地翻倍收,在这个辛勤耕耘、期待丰收的好日子,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借这个机会向全市人民拜年,祝大家新春愉快、蛇年大吉!祝广大企业家朋友们生意兴隆、蒸蒸日上!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X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总书记对广东、广州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赋予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的使命任务。
去年,总书记先后致信祝贺黄埔军校、中山大学百年校庆、“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和“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召开。在总书记的关怀下,国务院批复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赋予“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等“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明确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目标愿景,给予更高定位、更强功能、更大空间。总书记的关心关爱、亲切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倍感振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广州工作,给予我们强力领导、有力指导、鼎力支持。
过去一年,是广州蓄势蓄能、顶压奋进的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坤明书记“重构三个新优势”的工作要求,以“百千万工程”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财政税收保持正增长,新增就业超过34万人,实现了有质量、有韧性、有活力的发展。
当前的广州,正处于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新一轮大发展突破期,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塑优势的工作,布局了一批平台、项目、工程,播下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栽下的幼苗正在拔节生长。
产业向新,工业投资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万亿,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
改革向深,实施660项改革举措,重塑招商引资、项目筹建机制,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经营主体超过360万户,增量、增速均居大城市首位,南沙、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平台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
市场向活,内外贸均突破1.1万亿,存贷款余额超过17万亿,直播电商零售额全国第一,广交会客商规模创历史新高。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汽车、商品房销售企稳回升。
城市向上,GaWC排名跻身全球一线城市,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全球第八位;高铁班次、南站客流量稳居全国第一,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将扩建成为世界最大单体机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加快实现产业形态优化、居住功能提升、城市文明跃升。
今日的羊城,处处生机勃勃,处处商机无限。今年1月多项指标实现“开门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进出口总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同比增长37%。春节期间,2100多场文旅活动精彩纷呈,白鹅潭烟花汇演、南沙“超级灯会”出圈出彩,共接待游客1634万人次,文旅消费160亿、增长43%,千年商都、顶流城市,活力十足、热力澎湃。
广州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央及省驻穗单位、港澳朋友的共同推动,离不开各位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强调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求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对广东产业发展亲切关怀,赋予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任务,要求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委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X中央决策部署,提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关心指导广州产业发展,要求我们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有新突破。昨天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描绘了广东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发出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员令。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广州实际,立足“十四五”基础、着眼“十五五”规划,谋划提出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着眼大局,我们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这1个总体要求。广州因商而兴、因工而盛。回望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广州雄踞南粤、联通世界,产业发展长期引风气之先。
一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货通天下、万商云集,成为引领我国商贸业发展的“千年商都”。
一百多年前,造船、造纸等近代制造业在珠江沿岸拉开帷幕,打破了当时的西方垄断,广州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