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咸阳日报/2024 年/12 月/27 日/第 004 版旅游周刊
破茧蝶变 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袁家村从民俗传承到旅游创新的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陈静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每一个村庄都蕴含着独特的潜力与希望。 位于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便是这样一颗闪耀着独特光芒的乡村之星。它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却在时代的浪潮中,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勇气,从一个默默无闻的“ 空心村”,成功蝶变成为乡村旅游名村,自 2007年开始,袁家村逐渐发展成了享誉中外的乡村旅游地,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
转型之路:乡村旅游的崛起
12 月 21 日,冬至节气,袁家村康庄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冬至饺子宴,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和当地居民热情参与。现场,饺子飘香人喜庆。康庄广场摆满了铺着红巾的小方桌,游客们 8 人一桌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舞台表演,一边等待饺子宴开席。
看着如此热闹繁华的景象,你一定难以想象这个年接待游客超 880 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 12亿元的小乡村在几十年前曾是一个穷村庄。
“ 最初的袁家村不大,只有 62 户,不到 300 人。” 袁家村X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创战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袁家村X支部书记郭裕禄的带领下,袁家村人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成为了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进入新世纪,以郭占武为代表的新一代村领导班子,敏锐地捕捉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积极响应“ 发展乡村旅游” 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号召,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 我们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功实现了村域经济的转型。目前在袁家村创业就业的已逾 3000 人,带动周边从业人员近万人。” 王创战说,“ 袁家村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向服务业的转型。第一步,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第二步,发展创意文化。第三步,建设特色小镇。通过这三步走,袁家村初步满足了都市居民周末一日游的需求, 也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实现了从阳光下到月光下的转变,进一步拓展了旅游的深度和广度。”
十年间,袁家村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品牌价值日益凸显。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从乡村旅游起步,带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手工作坊逐渐发展为加工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