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内蒙古日报(汉)/2024 年/12 月/5 日/第 007 版要闻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024 年 11 月
28 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
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 生态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中国共产X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承担生态环境保护
职责的机构和人员,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
嘎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鼓励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
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水行政、林业和草原、农牧、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机关、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自然人应当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依法从事生态环
境保护公益活动。
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
鼓励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行业协会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
学普及,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和法律法规,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益宣传,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舆论监督。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公众开放大气监测、污水处理等生态环境保护设施,
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
第 1 页 共 7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第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编制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调整。确需变更或者调整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定期评估、动态更新。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
环境准入清单作为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区域开发建设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和生态环境功能定位,优化区域、流域产业布局、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合理建设工业集聚区,鼓励培育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服务业。
第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改造提升传统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规模。
第十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传统能源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优化煤炭使用方式,发展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第十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限制高油耗、高排放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发展;倡导低碳环保出行,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第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其生态功能。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可以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
等活动。
第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开展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范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
第十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协同推进地表水和地下水保护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天然林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
优化森林结构,丰富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科学发展森林生态产业,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促
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科学开展
草原生态修复和系统治理。
第二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依法实行分级管理、名录管理,规范引导湿地保护和利用。
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组织开展生态产品信息
普查和动态监测,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并动态调整,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第二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提高生态产品价值。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合理利用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条件,发展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鼓励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第 2 页 共 7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第二十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机制,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构建稳定的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依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
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
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指导、推动生态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采取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