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经济日报/2024 年/12 月/8 日/第 010 版人物
沙漠里种下一片绿
——记宁夏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
本报记者 杨开新
“ 沙漠水城,云天中卫”。宁夏中卫市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近年来已成为沙漠旅游胜地,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同样的景象,不同的心境。在游客看来,这是瀚海阑干、驼铃悠悠的浪漫。对当地人而言,
则既有昔日黄沙漫卷、日暗风狂的苦涩记忆,又有破解生产、生活乃至生存问题的长期求索。
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是土生土长的中卫人,从小就饱尝沙害之苦,憧憬绿进沙退的美景。从西北林学院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接过老一辈治沙人的接力棒,不畏严寒酷暑,探索科学治沙、合理用沙方式,执着坚守 30 多年,被人们称为“ 沙漠守望者”。“ 我想用林业知识改变家乡环境,构筑祖国北疆绿色屏障,让后代免受沙害之苦。” 唐希明说。
探索种苗新方式
唐希明在沙漠里步伐轻快,花甲之年的他脸上总是带着笑意。聊起治沙话题,他打开了话匣
子。
“ 作为‘ 三北’ 工程的重点治理区,黄河上中游及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中卫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初就开始防沙治沙。在长期抵抗沙漠化侵袭的实践中,中卫形成了一套‘ 先固后治,固阻结合’ 的防沙治沙模式。” 唐希明介绍,固主要靠“ 麦草方格”,但只扎制“ 麦草方格”是不够的,还要采取生物工程措施,让柠条、花棒、沙拐枣等植物活下来、长得好,阻止沙漠蔓延。
在沙漠中把树种活,谈何容易。中卫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 180 毫米左右,蒸发量达 1980 毫米左右。“ 要想在这里挖好树坑,必须先‘ 避坑’ 。” 唐希明说,以前,一铲子下去,地表的干沙子就会往下滑,地下的湿沙子翻上来后,所含的一点点水分很快就会蒸发掉。如果挖的深度不够,种下去的灌木成活率就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