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云南政协报/2024 年/12 月/28 日/第 002 版省政协重要履职工作特别报道
沪滇携手书锦绣 山海相约续新篇
——云南省政协与上海市政协助力沪滇协作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魏溦 丁观有
28 年帮扶、 28 年协作!自 1996 年X中央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以来, 沪滇协作已经跨越了 28 个春秋。在这段友情岁月里,“ 山” 与“ 海” 不断拉近距离,两地间的情谊填补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沟壑,两地间的关系也从对口支援、帮助、扶持逐步走向相亲、相融、相惠。
而今,在云岭大地上,沪滇两地不断续写着“ 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政协所为”的新故事。这些故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新征程上叙述着沪滇协作中政协人的努力和付出,也为沪滇协作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共谋振兴 汇合作之力
2024 年度沪滇协作项目启动大会于今年上半年在昆明召开, 大会共规划安排了 495 个沪滇合作项目,涉及资金总额达 38.18 亿元,项目新增沿边产业转移专项等内容,着力体现沪滇协作的优势和特色,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道路弥远,不行不至。云南省政协以“ 想为” 的自觉、“ 能为” 的素质、“ 敢为” 的担当,助力沪滇协作拓展新领域、丰富新内涵。
省政协主席刘晓凯高度重视沪滇合作进展,亲自谋划、部署并推动沪滇政协协作相关事宜。今年下半年,刘晓凯率考察团赴上海,围绕“ 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业态、新模式” 等主题开展调研,以“ 主动想”“ 扎实干”“ 看成效” 的“ 三部曲” 抓实抓细推进沪滇协作各项工作,事事亲力亲为,做到以“ 心” 谋“ 新”,这既是云南省政协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又是寻找新的合作契机,双方皆期盼开启一段沪滇协作的新旅程。
面对沪滇对口协作全面转入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的新形势,为展现两地政协在乡村振兴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经过沟通协商,两地政协共同签署了《上海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云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友好协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 《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沪滇协作将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阔的空间迈进。
《协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两省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络联谊,两地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之间保持经常性沟通,相互学习借鉴两地政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取长补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要共同在沪滇协作中发挥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作用,积极推动将两省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协作纳入沪滇协作范围,共同争取沪滇协作政策支持。
同时,要联动开展两省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学习考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特长,组织各自农业界别和委员会骨干委员开展互访学习等活动,促使两地政协委员进一步凝聚共识,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进一步促进沪滇两地农业农村各界广泛协作交流,积极为“ 云品入沪、沪企入滇” 牵线搭桥,充分发挥骨干委员引领带动作用,共同谱写农业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两地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助推“ 两院” 进一步完善合作协议,推动“ 两院” 共同围绕企业需求,拓展了种业、花卉、食用菌、果蔬、设施农业等领域的交流互助,针对百合、郁金香、香石竹、菊花等花卉产业发展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两院” 共同组织专家团队,到昭通市大关县、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开展综合调研,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两地农科院通过整合资源,引进优势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学科,进行技术上的无缝对接,开展联合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动能,支撑产业延链,解决特色产
业发展难点问题,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在两地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推动下,两地农科院协同发力,迸发出以科技推动高原特色
农业发展的澎湃活力,合作成果不断涌现——
沪滇两地农科院共同研发“ 无土栽培+温光精准控制” 的新型百合种球繁育体系;聚焦技术难点联合攻关,促使错季栽培香菇产质明显提升⋯⋯
2024 年初,在两地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推动下,云南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立婧一行 4 人到该院考察,双方就学校专业建设、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提出探索农业职业院校东西部协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