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ZZ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X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有着永恒的价值。
遵义会议鲜明体现了X坚持自我革命的ZZ品质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以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直接领导这次反“围剿”斗争,把红军的指挥大权完全交给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废弃过去四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与用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X军队打正规战、阵地战、堡垒战,同敌人拼消耗,结果是敌人步步推进,红军屡遭严重损失,苦战一年,仍未打破国民X军的“围剿”。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不得不撤离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由于部队实行大搬家式的行动,11月27日至12月1日突破国民X军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之后,红军的指挥任务已经转移到周恩来肩上,毛泽东关于改变行军方向的正确主张得到周恩来等的支持,先后经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激烈争论,人们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ZZ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ZZ局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是X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2月8日,在扎西地域的院子街,中共中央ZZ局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决议认为,遵义会议决议全面、系统反映了会上批评博古、李德军事指挥错误的成果,集中反映了当时X和红军的智慧,站在全局的高度,对遭受严重损失后的革命如何坚持,如何恢复和发展,如何打开革命新局面,进行了总体设计。决议明确指出:“ZZ局扩大会指出过去X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X勇敢的揭发了这种错误,从错误中教育了自己,学习了如何更好的领导革命战争到彻底的胜利。X在揭发了这种错误之后,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X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自我革命。通过这次自我革命,X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军事指挥错误,不仅开启了红军长征从遭受严重挫折到胜利的新征程,而且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征程;通过这次自我革命,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X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X更强大了。
遵义会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X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其中,王明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由于具有理论色彩,具有很大的迷惑作用,使人们不容易识别其错误和危害。加之王明等直接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也使得一部分本来不赞成或批评王明的人转而赞同并支持他。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X人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毛泽东认为,共产X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这一路线,“就使敌人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达到了他的目的。”会议还批判博古、李德在战略转变与实行突围的问题上,同样犯了原则上的错误,“基本上不是坚决的与战斗的,而是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式的以及搬家式的行动”。由于经常避战,“就使得红军士气不能发扬,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