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资治通鉴》:人事变动后,大多数领导不喜欢前任的心腹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二孝成皇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原文】
石显迁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既失倚,离权,于是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X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懑不食,道死。诸所交结,以显为官者,皆废罢。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为雁门都尉。
【译文】
石显调任长信中太仆(长信宫是太后所居,长信宫中太仆掌管皇太后乘舆和马匹,不是常设的官职),俸禄级别中二千石。石显失去了依靠,又被调离权力中枢,于是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一条一条上奏石显过去的罪恶。石显及其X羽牢梁、陈顺都被撤职,石显与妻子被逐回故乡,石显忧郁愤懑,绝食,死在路上。他之前所结交的,因为攀附他而得到升官的人,全部都被罢免。少府五鹿充宗调任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调任雁门都尉。【解析】汉成帝刘骜即位后,权臣石显就被调离了中书关键岗位,很快就有大臣弹劾其过往擅权时的种种罪行。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即位,当然要用新人。每个新皇帝上任,一般都会罢黜一批老臣,提拔一批自己的人。因为老班子往往不听指挥。为什么石显在汉元帝在世的时候,还炙手可热,汉成帝刚即位就将其调离内朝中枢要职?并不是汉成帝有多英明,也不是丞相、御史一下子就变有多奉公严明,而是基于新皇帝自身的喜好,和围绕新皇帝的权力、利益重新分配的结果。一、新皇帝要用自己的班底古代一般在宫城的东边建造有太子宫,建制、器用仿照皇宫,但是规模要小,称为“东宫”。因此人们习惯于用东宫代指太子。太子除了有皇帝为其选拔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等老师,还有很多自己的属官,比如:詹事、中庶子、太子门大夫、庶子、洗马、舍人等服务于太子的东宫职官。出于种种原因,太子一旦地位扶正,顺利登基,出于几个原因,必然要提拔自己的班底出任关键位置。其一,巩固皇权的需要。人们对曾经跟随太子做过属官的人有个俗称,叫做“潜邸旧臣”。这些人曾经跟着你这个老大,帮你谋划,老大上位了,当然要回报利益给原来的潜邸旧臣,否则怎么能收服这些人心。这些得到回报的人,会进一步支持新皇帝的各种主张和路线。最起码形成与老臣抗衡的ZZ力量,左右朝局。新皇帝想要逐步坐稳宝座,必须倚靠这些潜邸旧臣去打破过去的平衡,甚至要依靠这些新人去揭发、铲除那些不听指挥的老臣。这就是巩固皇权的刚需。其二,信任成本。即便留下来的老臣或者辅政大臣很能干,但是新皇帝对其保持猜忌是常态。新皇帝不了解先皇留下的心腹是否真的愿意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要保持很高的警惕。对汉成帝来说,与他相处时间长的潜邸旧臣和自己母族的外戚,因为了解和外戚亲属关系,其必然会有高信任度。而先皇留下的大臣是否与自己一条心,需要测试其忠诚度。而试探忠心与否需要智慧、权谋和时间。新皇帝想要快速掌控局面,时间和耐心是其不愿承受的成本。这就导致前任皇帝的心腹不管怎样都要让路于新皇帝了解和更信任的人。二、打击石显的必然逻辑石显一言足以兴臣,一言也足以杀臣。朝廷很多公卿大臣生死荣辱、宦海沉浮都系于石显的言论和手段。石显对朝堂ZZ话语权的垄断,手持生杀予夺的权柄,其限于宦官身份,不可能营造强大的ZZ同盟力量。一旦失势,从新皇帝到众大臣,打击石显就变成了ZZ正确和利益追求了。其一,分配蛋糕的垄断权力。汉元帝无论是官员任免,还是重大施政方针,都要咨询于石显。而石显的意见往往决定最终决策走向。所以石显必然形成对官僚集团利益的垄断,除非他能不断把蛋糕做大(比如改朝换代),否则以石显为代表的权臣势力无限扩张,必然侵夺其他大臣的蛋糕。这种垄断分配蛋糕的权力,扩张到一定阶段,就会造成矛盾的积累,时机成熟,必然爆发。其二,大臣的报复。石显为了扩大自己利益同盟,曾经打击过很多大臣,特别是儒臣。之前人们迫于形势,逐渐沉默。一旦石显失势,必然有大臣出来报复,这是权力场上常见的人性。其三,失去靠山。石显在汉元帝一朝,窃取权柄,他能弄权,最本质在于他赢得了元帝始终如一的信任和依赖。所以,石显一朝失去靠山(即权势的来源),必然会遭到打击。三、墙倒众人推当石显被调任至长信太仆,失去中书令机要岗位,脱离了控制皇帝文书往来的要津。在大臣眼中,“势”与“职”紧密相关,调离要职,无疑是石显失势的ZZ信号。而想报复石显的大臣,那些想踩着石显上位的大臣,那些跟随石显而又想自保的人,会纷纷出来指控他过去的种种罪行。甚至原先依附石显的大臣,可能跳出来打击石显更积极。为什么?因为原来依附过石显的大臣,此时打击石显便成为自己与他切割的自保手段,更要用这种姿态赢得新皇帝的信任。这里的丞相匡衡大概率有这种心态。匡衡没有投靠石显,不可能在丞相位置待这么长时间。墙倒众人推,世态炎凉是人之常情。这些推墙的人大概有三类:其一,寻求利益的新人,打击石显,可以打破原来的利益平衡,赢得加官进爵的机会。其二,见风使舵的利益相关者,他们需要自保,更需要打击石显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其三,新晋的外戚,比如元城王氏外戚们。之前石显把持朝堂这么久,外戚想要进入内朝,必须破除石显原来构建的利益圈,打破才能重立。【思考】封建帝制时代的王朝更替、帝王的父死子继,很大程度上影响文武百官的ZZ命运,有人成为新贵,也有人一落千丈。这就是所谓宦海沉浮,也是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职场里何尝不是如此。组织架构调整,部门合并调整,领导人事更替,也会影响员工的去留和升迁。普通员工如何应对,关键在于做ZZ正确的事。当新任领导主事,你就要支持新领导,更应该效忠于“新朝”。如果工作中、言语中,仍然流露出对“旧朝”的留念,旧制度、旧的工作方法惋惜,极可能引起新领导的不快,甚至被逐渐边缘化。这就是ZZ正确。即便是新领导来了以后,一切保留以前的做法和工作方式,只怕也只是暂时的安稳人心的权宜之计。领导站稳脚跟,可能会在“温水煮青蛙式”的改变中,完成对人员的重新安排,一旦敏感度低,又不能赢得新领导认可的人,势必会成为边缘人角色。1、既要努力工作,更要跟对领导。职场里,好领导可遇不可求。有好的领导在背后支持或引导,工作起来能顺心不少,也容易出成绩。但是当你与领导关系好,共事时间久,势必可能影响一些人的利益。在别人眼中,你可能是那“权臣”。一旦领导离职或调动,你失去力量的支持,也很容易失去领导的光环。这时候就要对自己处境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你能力强,又占据比较好的项目资源,最好主动吸纳新人,或者以退为进,开展新的项目。更要想办法展示自己的包容和价值,除非你能力特别突出,而且新领导有容人之心。2、人事更替期,要多谋心,其次谋事,最后适时表态。很多人在单位待的时间久了以后,往往知进,而不知退。他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部门的老员工,领导更替,不会拿自己开刀。有这样的想法,往往最后会变成领导第一个处置对象。因为你的资历够老,周围人可能都觊觎你的位置。新领导正好需要处置一个老员工来立威,打破原来部门的工作惯性,打破僵局。所以,即使资历老,能力强,要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是真理。有时候老员工可能被一个莫名其妙的新人替换。职场里要明白一个真理,不要太自怜自衿,单位离开谁都能正常运转。3、少发牢骚,尽快与新领导建立信任。也许你在前任领导手下炙手可热,工作得心应手;也有可能你之前是单位里的明星员工。但是人事变动后,不管新任领导进行何种变革,记住:少发牢骚,带头支持。要知道,新人有新政。新任主管领导往往显示自己的价值,会调整原有的做法,也会加入新的管理理念。这种前任和新任领导之间的理念不同、甚至冲突,要学会适应。即便在心理上抵触,最好不要表露出来。有些人倚着自己老员工的身份对看不惯新领导改弦更张,忍不住想发几句牢骚。这是破坏信任的做法。之前所有的工作业绩,是因为有前任领导对你的信任、支持和包容。自己的努力可能只占一小部分。如果不能快速和新任领导建立新的信任,那就要尽早思考其他出路。永远不要奢望自己能在新领导那里继续受青睐。4、和光同尘,做ZZ正确的事。不管人事更替,面对直接上司,要能主动适应领导,而不是领导适应下属。无论是那种管理方法,都要尽量做那些容易被领导认可、容易出彩的工作。不要在新领导面前提以前怎样怎样,更不要称赞以前的成绩。在哪一任领导手下,就为这一任领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