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法治日报/2024 年/11 月/1 日/第 006 版法治政府
从“ 上访大户” 到全国先进典型的“ 蝶变”
南京仙林街道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法治化基层实践路径
本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辖区面积达 32.67 平方公里的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曾系仙林农牧场改制拆迁而来,不仅建成了 12 所高校、40 个小区,还拥有 2668 个驻街单位,多年来“ 压缩饼干” 式的城市化发展导致社会矛盾频发,是有名的“ 上访大户”。
治好一个街道就能治好一座城。2010 年以来,仙林街道以网格化城市基层X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基层信访工作法治化落地落细落到位,实现了“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的“ 蝶变”。
通过在实践中探索“ 123” 调解工作法、“ 三个一” 工作举措、“ 333” 工作机制、“ 四个化解”等多项举措,把可能引发的各类信访矛盾纠纷一件一件化解在基层,仙林街道很快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和困境,连续 14 年保持信访矛盾纠纷不上行、不外溢。这其中有何具体“ 秘籍” 呢?《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小矛盾小纠纷全部化解在基层
信访无小事,每一件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但社区、街道是群众信访的源头,如果把矛盾纠
纷责任压实在基层、破解在基层,小事就不会“ 拖大拖炸”。
对此,连续担任仙林街道X工委书记一职 14 年的南京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孙金娣深有感触,她说: “ 街道作为基层,对待群众就要像待亲人一样贴心呵护。我们的工作做得越扎实,X的根基就越牢固;工作越有温度,老百姓对X就越拥护。街道必须从根子上做好源头治理工作,兜底矛盾不上交。”
行走在仙林街道大街小巷,不仅道路整洁、绿化丛荫、花团锦簇,在各个路口、社区人群集中地带,经常可以见到穿着黄马甲的街道社区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在走街串巷巡岗。 “ 网格化社会治理夯实了基层基础,如今群众都知道有矛盾找网格员、解决问题靠法治。 ” 孙金娣介绍说,街道将 12 个社区划分为 90 个综合网格、195 个专属网格,科室、社区工作人员全部下沉网格一线,做到“ 人人都是网格员、个个都有责任田”。
为了将“ 小苗头” 消灭在基层,实现“ 小事不拖大、大事不拖炸” 的目标,就得压实责任,让“ 紧箍咒” 变成“ 助推器”。于是,仙林街道X工委探索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