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江西日报/2024 年/11 月/15 日/第 004 版
75 年砥砺奋进 绘就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
做强农业“ 江西芯片”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坚持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丰收时节,稻浪翻滚,赣鄱大地呈现一派五彩斑斓的景象。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水稻、玉米、芝麻、大豆⋯⋯每一粒种子的创新,离不开农业科技人员在实验室辛勤攻关,每一种作物的成熟,背后都有农业科技人员在试验田挥汗如雨的身影。
90 年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一代代科技工作者风雨兼程、接续奋斗,用知识的光芒点亮世界、用科技的力量改善生活,正是这股农业科技的力量,让赣鄱儿女“ 饭碗”端得更稳,让赣鄱大地丰收景象更美。
近年来,省农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 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的目标要求,推动“ 一流省级农科院” 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日益重要的科技支撑。
一粒良种 带来万担好粮
江西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 13 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是我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种资源是水稻产业科学发展与创新的基础。
今年 9 月,优质晚稻品种香禾优明月丝苗(籼稻品种)上市,广获经销商“ 好种、好看、好吃、好卖” 的美誉。在今年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暨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推进会上,该品种与“ 井冈香粘” 均获评金奖。
一粒良种如何诞生?省农科院水稻育种专家表示,一粒优质稻谷,从选育到品种审定,研究团队要十年磨一剑。育种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 马拉松”,团队不断试验探索,从 3000 多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筛选 10%的种子进入复选,然后成批量种植,最后 3%进入决选,一直到最后“ 优等生” 诞生,这背后蕴含满满的科技含量。
种子是农业的“ 芯片”,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9 月 6 日, 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 2024 年全国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现场展示与学术交流会,集中展示 7000 余份水稻优异种质资源,供与会专家挑选引种。
近三年,省农科院持续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种源创新成果亮点纷呈。建成国内首个实现自动化存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江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东南山地作物种质资源圃(宜春)入选首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圃。收集入库农作物种质资源 3 万余份,鉴定保存农业微生物菌株 1000 余份,保护地方鸡、猪等资源 12 个,保存山地作物种质资源 2800 余份。克隆水稻耐旱、节水、香型、多穗、大穗等方面功能基因,创制 D1 型优质不育系“ 新野 A”、耐热两系不育系“ 滕 383S”、香型不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