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大众卫生报/2024 年/11 月/19 日/第 001 版
为群众健康福祉谱写崭新篇章
——永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田雄狮 梁湘茂 通讯员 张晴
永州位于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故雅称“ 潇湘”。“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宋代诗人陆游两句诗文,至今让人感叹潇湘之魅力。
沐浴新世纪的曙光,在永州市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卫生健康事业正经历着一场深
刻而意义重大的变革。
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健康优先战略。今年以来,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市长陈爱林多次调研卫生健康工作,15 次研究部署深化医改和健康永州建设工作,先后带队赴长沙、武汉、上海等地衔接院市合作。分管副市长肖质彬每周调度,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
永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系统思维,“ 跳出医院看医院”,注重改革创新,巩固拓展“ 三医联动”,以中心城区“ 医联体” 带动县域“ 医共体”,形成拳头效应并辐射全市,着力在“ 大融合” “ 大提升”“ 大治理” 上做文章、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治理能力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健康品质迈上新的台阶。2024 年 1 至 9 月,全市市域外就诊率、县域内就诊率、基层门急诊诊疗量同比分别下降 9.65%、提升 1.10%、21.85%,基本实现“ 大病重病在市内解决,一般病在县域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为全市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做好“ 大融合” 文章,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化
“ 永州地处湘南,属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相对薄弱,群众看病就医不太方便,医疗体制改革可能在别的地区是锦上添花,而对于永州来说,是雪中送炭,必须改革,但要探寻自身特点的方法和路径。” 10 月 30 日下午,面对大众卫生报记者专访,永州市卫生健康委X组书记、主任刘建能拉开了话匣子。
“ 全市一个医院打造”实现“ 1+1>2”
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永州医疗资源总量已达“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但南北不均衡、城乡不均衡,医疗机构间联系不紧密,各唱各调甚至出现内耗。对此,永州市着力在“ 大融合” 上做文章,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优化,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杜绝“ 内卷”,实现“ 1+1>2”。
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按照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的“ 将整个市作为一个医院来打造” 的指导思路,永州市先后出台《健康永州“ 十四五” 建设规划》《永州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 》 ,统筹规划布局各类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功能布局。
永州市抓实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统筹中心城区医疗资源,推进建设中心城区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和中医药共享中心,节约人力成本,降低医疗价格,以同质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在全市重点布局建设“ 1 个市级医疗中心,2 个省级边界区域医疗中心,38 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市直医院实行错位发展,市中心医院重点突出重大疾病救治,市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诊疗特色,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市儿童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口腔医院,市脑科医院发挥精神卫生专长,市第四人民医院建立老年病医院。县级层面明确“ 县级公立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层、民营医院为补充”,结合区域经济、交通、区域内患者异地就医、重点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病种和重点手术等多因素,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 2 个左右重点学科。乡村层面实现“ 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卫康室,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依托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 6 个专科联盟以及脉管病、骨关节病等 6 个中医诊疗中心。
构建危急重症救治体系
实现急救“ 一盘棋”
10 月 2 日 22 时左右,17 岁少女不幸遭遇严重车祸被送到永州市蓝山县中心医院,医务人员
23 时 10 分在急救车里发起会诊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