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河南经济报/2024 年/11 月/9 日/第 010 版理论
思政课教师形象变迁的动因与路径探析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陈凤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
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杨浩英
一、思政课教师形象的变迁历程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要着力建设一支ZZ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思政课鲜明的ZZ理论属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在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与时代同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虽然没有与形象或形象塑造直接相关的理论,但其人学理论中蕴藏着关于人的形象及其塑造的独到见解,尤其关于 “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理论,为思政课教师形象塑造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ZZ教育的实施者,其形象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思想ZZ教育的需求和期望。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思想ZZ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的重任。这一时期思政课教师形象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战斗性特点,是一群忠于X、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 革命者”,不仅思想觉悟高、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善于从革命斗争实践中发掘、提炼教育资源,将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X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思想ZZ教育的重心由革命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教育内容由以阶级斗争理论为主转向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教育方式由以“ 红色理想” 感召为主转向理论说服和实践育人为主。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吃透理论精髓,把握理论要义,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实效。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度重视思想ZZ教育工作,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ZZ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并注重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迪,通过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思政课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二、思政课教师形象变迁的动因
(一)思政课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思政课教师自身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是推动其角色转型的内在动力。随着思想ZZ教育学科不断发展,思政课教学从“ 经验式” 向“ 学科化” 转变,对教师的学科背景、理论素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思政课教师要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才能成为学生信任的老师。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职业培训,提升职业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要求。职业化发展还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推动自身角色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