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长治日报/2024 年/11 月/14 日/第 003 版专刊
满眼生机日争新
——从“ 项目等地” 到“ 拿地即开工”,看长治高新区“ 三大转变” 率先破
题“ 标准地” 改革
本报记者 徐姗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对于建设项目来说,项目评价耗时较长往往会导致项目成本相对较高。如何实现土地“ 即供即用”,破解项目产出不高、低效用地等问题?推进“ 标准地” 改革,便是一项重要举措。
“ 标准地” 是指在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性指标、实现项目开工建设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及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后,面向工业项目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
2020 年,我省全面推进工业“ 标准地” 改革。同年,长治出台《长治市推进“ 标准地” 改革实施方案》 。
打好服务“ 组合拳”,推动项目快落地。近年来,作为我市“ 标准地” 改革的先行示范区,
长治高新区严格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结合园区产业导向,细谋实做,精准施策,通过简化、优化、
标准化工业项目供地程序,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
有利的有机统一,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计出让“ 标准地”
29 宗,面积 2632 亩。
转变“ 标准地” 供应模式,资源配置“ 能优则优”
政府统一开展区域评价, 相关审批部门共享评估成果, 由 “ 事后提要求” 变为 “ 事先定标准”,为企业办事减流程、减费用
今年 2 月 18 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区分局组织山西长高智汇科技发展集团、长治市长高智汇翟店工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举行“ 标准地”“ 地证同交” 首证颁发仪式。
该宗工业用地位于长治高新区翟店工业园,总面积 306.55 亩,由长治市长高智汇翟店工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功挂牌取得,用于建设长治高新区锂电产业园制造基地项目。
8 个多月后,在这片土地上,长治高新区锂电产业园制造基地(年产 10 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的联合生产厂房、办公楼、中控研发楼及附属配套设施主体已全部完工,设备陆续进厂安装调试,向年底投产的目标发起冲刺。
“ 政府主动周到的服务和精简高效的审批,让我们具备了‘ 拿地即开工’ 的条件,我对项目建设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长高智汇集团副总经理郝长太内心畅快。
企业实现“ 拿地即开工” 的背后,是我市创新推出的“ 标准地” 供应模式。在“ 标准地” 供应模式下,土地出让前,政府统一开展区域评价,根据区域评价结果和国土空间规划制定投资强度、能耗、税收等一系列标准,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企业则按照“ 标准” 购买和使用土地,有关部门对照“ 标准” 实施全生命周期联合监管。
将“ 土地” 这篇文章做得更出彩。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区分局率先联合生态环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