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团结报/2024 年/11 月/1 日/第 002 版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70 周年
绘就民主ZZ的壮丽画卷
——湘西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70 周年工作综述
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机关
1954 年 7 月,湘西苗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湘西正式建立。1957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9 月 15 日至 20 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是湘西各族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1981 年 5 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州六届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湘西州的实践步入新阶段,开启新篇章。
70 年初心如磐,步履坚定。“ 1500 多项工作监督,165 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465 项决议决定,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133 人次,办理、督办议案建议 6754 件⋯⋯” 一部部法规条例、一项项决议决定、一次次执法检查、一条条代表建议⋯⋯激荡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湘西实践的铿锵足音。
坚持X的领导 强引领促发展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X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ZZ优势。
70 年来,历届州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与建设。1999 年 12 月,州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X对人大工作领导的若干意见》文件,每届至少召开一次州委人大工作会议成为惯例,一直延续至今。X的十八大以来,州委不断加强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召开了 5 次人大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保障人大依法行权履职的文件,特别是 2024 年 11月州委召开了人大工作会议,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工作遵循和有力保障。
70 年来特别是X的十八大以来,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X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ZZ,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扎实开展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X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X纪学习教育等,更加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坚持一切工作自觉同X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X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对标对表,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情况及时向州委请示报告,切实做到X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紧跟时代步伐 立良法促善治
“ 制定自治条例 1 部、单行条例 23 部、地方性法规 13 部⋯⋯” 触摸着这份沉甸甸的立法成绩单,可以切身感受到湘西州人大立法日渐强劲的脉搏。
时针拨回到 1981 年,刚成立的州六届人大常委会启动了自治条例立法工作。经过 5 年的接续努力,自治条例于 1986 年 7 月 1 日经州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开启了湘西地方立法工作新征程。
——筑牢生态环境保护 “ 法治屏障”。 20 世纪 90 年代, 由于法律的缺失,“ 千军万马上矿山”,无序开采、偷挖盗采等现象几近猖獗,不到几年,矿山变得满目疮痍,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急转直下。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1991 年至 1999 年,州人大相继制定了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条
第 1 页 共 5 页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例、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对境内资源的勘查、开采、运输及环境保护作出了全面规范。在州委的坚强领导和法规的支撑下,湘西州全面打响了矿山整治攻坚战,仅花垣县从 2003 年到 2008 年就依法关闭了非法矿洞 965 个,治理尾矿库 76 座,责令 313 家浮选企业停产或限期整改,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进入 21 世纪后,推动生态要素全方位保护,成为湘西州立法工作的着力点。2000 年,州十届人大制定了吉首市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有了条例的“ 撑腰”,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叫停了水源保护区内房地产开发项目,否决了 40 多个意向性建设经营项目,限期整治或强制关闭 16 家餐馆。2001 年、2005 年,河道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条例相继出台,为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2020 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出台;2024 年,“ 锰三角” 矿山修复与利用、林区野外用火管理等立法加快推进。此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 一对一” 立法定制也在同步进行,2010 年、2016 年,小溪、高望界、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部条例先后出台。迄今为止,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 10 部生态法规,为绿色湘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 法治屏障”。
——撑起民族文化“ 法治保护伞”。2016 年 4 月,一场特殊的考试在湘西州如期举行,165名民族医药人员通过疗效评估现场考核,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执业证书。而在这之前,由于国家执业准入门槛过高,许多乡土民族医药人员无法取得合法身份,民族医药学术专长濒临失传。为了留住民族医药的根,2009 年,州人大首次行使立法变通权,制定了土家医药苗医药保护条例,以医疗绩效为标准考核确定民族医药人才执业资格。
40 多年来,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大民族文化立法的比重,先后制定了涵盖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等 7 部文化保护法规,有力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2006 年,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启了民族传统文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