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591



2024年11月
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乘风破浪再出发与伟大时代同行
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
(2024年9月11日)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海南大学2024年开学典礼,热烈欢迎9119名本科生、3659名硕士生、580名博士生以及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名国际学生加入海大,成为新“闯海人”。我代表学校、代表符宣国书记,感谢你们选择海大,祝贺你们乘风破浪再出发!
同学们,今天的开学典礼来之不易。我们刚刚经历了建国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摩羯”,树木倒伏、设施损毁、建筑破坏……“满目疮痍”成为海南人朋友圈的高频词。我们应该感到庆幸,经历了灾难性台风之后,我们能够健康、平安、顺利地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这对于我、对于同学们、对于海南大学,都值得深刻铭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崭新起点上,希望大家直面未知,拥抱挑战,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与伟大时代同行。当然,这并非一蹴而就,希望你们注重价值塑造,并转化为行动准则,做卓越的“海大人”。
一、希望大家传承“海大精神”,做负责任的行动派
66年前,国家决定将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从广州迁至海南岛儋县(即现在的儋州市)。为响应国家号召,以何康老校长为代表的研究所200多名职工及其家属子女,离开了繁华的大城市,来到了那大县,也就是现在的儋州校区。何康先生带领老师们自己动手,盖起了16幢茅草屋,作为学生食堂、课室和图书馆。1959年,职工粮食每月定量只有19斤,大学生也只有22斤,还要搭配甘薯干、木薯干。有时因公路不通,拉运粮食的车受阻,不能及时送来便会“无米下锅”,只能忍饥挨饿。然而,就是在这样比台风过境还要恶劣的环境中,海大的前辈们创造了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的奇迹,打破了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对我国天然橡胶的封锁,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我国从“无胶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海大人”不仅是由海南大学的地理坐标决定的,更取决于是否传承了“海大精神”。1958年至今,一代又一代海大人传承弘扬以“丹心耀南疆”的爱国奉献精神、“草庐创伟业、荒滩筑新城”的艰苦奋斗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海大精神”,应对了一个又一个挑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包括遭遇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破坏后,用十年时间恢复建设了一个美丽校园。
十年后,我们再次直面强台风“摩羯”。从9月6日下午到7日凌晨,超强台风无情地肆虐着我们的家园,也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正常生活。从6日到现在,5天时间、100多个小时,我们一起经历了无水无电无网的煎熬,也一起见证了水电网畅通的艰辛过程。尤其对于刚来海南的你们,一定经历了从好奇、到恐惧、再到心有余悸。台风来临前,学校X委书记带头,校领导以身作则,全部入住校园;你们的辅导员和宿舍管理员入住宿舍,一直陪伴着你们。台风夜,留校值守的老师守住了学校的窗户,但风雨吹破了他家的窗户,家人吓得躲进卫生间。台风后,我们看到累了直接躺在楼道中休息的水电抢修工人,他们连续工作只为尽快恢复水电;我们看到一位女教师带着三年级的女儿一起清理路障;我们看到已经退休了的老同志也主动加入重建队伍;我们看到来支援我们的解放军、武警、消防队员汗流浃背的身影,他们中很多人跟你们差不多年纪,只有十八九岁……昨天是教师节,我看到这个画面,一边是被放在地上的鲜花,一边是参与灾后重建满头大汗的老师……
面对灾难带来的恐惧、焦虑、烦躁,我们该怎么办?是观望还是参与、是抱怨还是救灾,是做冷眼的旁观者还是做担当的行动者?是做满腹牢骚的空谈家还是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风雨中,同学们用行动彰显着平凡中的不平凡。6日晚上狂风暴雨,有的宿舍窗户被吹碎,同学们守望相助,齐心协力转移同学;有的同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