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保障粮食安全要耕好“无形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以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908.2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在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如此强调节约粮食?这既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题中之义,更是解决好14亿多人口吃饭问题的现实需要。
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仍面临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风险挑战。在此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抓好提升产能这一核心任务,更要在一“加”一“减”之间,耕好“无形良田”。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链条深入实施粮食节约减损行动,是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之义,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未来挑战的迫切需求。
自古以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便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等古诗家训,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优良传统。“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等箴言忠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生活智慧。“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等经验启示,深刻揭示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成功密码,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减损工作,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居民能量、蛋白质和脂肪供给量呈增长趋势,人均每日蛋白质、脂肪供给量和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同时,人民群众对于绿色健康饮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成为千家万户普遍关心的话题。倡导节约粮食,反对粮食浪费,非但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反而有益于在全社会营造节约有度的饮食文化,帮助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