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23年江苏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C类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孙子”。媳妇好不好,上台夸夸就知道。每年春天,X市Y区各个乡镇社区都要实行“夸媳妇竞赛”。小娟是张庄村的年轻媳妇。五年前,刚进婆家的家门,她就担当起操持家务、照看卧病在床的婆婆的重任。一日三餐按时将可口的饭菜端到全家人面前,给婆婆梳头、洗衣、按摩,一有空就搀扶着婆婆到院子里熬炼,陪着闲聊说笑,安排好这些后,她还要到地里干农活。五年时间的细心照看,婆婆最终能下床活动了,她逢人就说:“没有小娟,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小娟真比亲女儿还亲。”
2023年,身体始终很好的公公突发脑血栓,不能走路,不会说话,脾气还特殊大,小娟像哄小孩一样,轻声细语地给老人宽心,给公公捏胳膊、揉腿按摩。公公的病情也慢慢好转。村里人说,小娟不简洁,是年轻人实实在在的榜样。小娟忠厚地回应道:“一个人连父母的恩都报不了,还能善待谁呢?”
区里每年综合各乡镇社区“夸媳妇竞赛”的结果和一年来的实际状况评比出区“十大孝顺媳妇”,并在春天举办的“德孝文化节”上进行表彰。目前,该文化节已举办了5届。为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区人大常委会去年探讨通过了相关嘉奖政策并有效实行。这些政策包括:孝顺媳妇本人享受医疗保险补助;孝顺媳妇本人持有关证件可以在区域内的旅游景点免费参观。张庄村还有一个“德孝文苑”。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长长的石碑嵌入墙内,左手是“德政千秋”篇,刻着历任干部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右手是“孝行天下”篇,记录了该村历年评比出来的孝顺媳妇和德孝模范。村X支部书记说:“这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争取早日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墙。”据说,这样的“德孝文化苑”在该区域的每个村都有一个。
尊老的孝行吸引邻里仿效,老人的善举更让社会动容。2016年2月14日,中国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第一个出场的是江苏省南通市家喻户晓的磨刀老人——吴锦泉。88岁高龄的吴老退休后操起了磨刀旧手艺,一干就是26年。起初每磨一把收几毛钱,现在也不过三四块钱,吴老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每天仅能赚几十元。他个人生活特别俭朴,自己种菜,几乎没买过新衣服,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300元,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微薄收入,吴老统统捐了出去。孤残儿童须要帮助,他就把1000元政府慰问金和316元磨刀收入捐给了红十字会;玉树地震其次天,他捐出1000元;舟曲泥石流,老人又捐出一大堆硬币;慈善博物馆筹建,他捐款3000元;雅安地震,他又将两大罐硬币捐给了灾区,近2000元。哪里有困难,哪里总能看到吴老匆忙的脚步。近年来,吴老共向灾区、孤残儿童、贫困家庭捐款达4万多元。4万多元对大慈善家来说,或许微乎其微,但对于靠磨刀为生的老人来说,几乎是倾其全部。老人的善举,一次又一次感动着社会,指引着多数胸怀善意的爱心人士。有吴老为榜样,老人所在的五星村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吴老带头捐款3000元,他的儿子紧紧跟上,一些一般村民纷纷加入到爱心捐献中来。目前爱心社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向伤残、重症、贫困家庭发放救助款1.4万余元。“更多的人不肯定像吴老一样去捐款,但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做贡献,他给村里带来一种精神,可以感染每一个家。”五星村X支部书记说。
有感于吴老的感召力,“磨刀老人”被注册成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南通市十字会创建了“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吴老个人捐款3000元。截止目前,基金收到各界捐款15万余元,惠及60岁以上的特困老人、困难环卫工人、贫困学子等人群。“我是一个磨刀的,也是一名慈善大使。通过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爱心的人”,吴老说。如今,他是南通市年纪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资料2
前不久,一位网友发布的“为让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教孩子说谎”的微博引发热议。该网友在等待幼儿园报名时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被当场雷倒。M妈妈:“待会儿老师问你妈妈在哪上班?”孩子:“工商局。”M妈妈:“爸爸在哪儿上班呢?”孩子:“公安局。”M妈妈:“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争论:
网友A:特别理解这位妈妈,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能进个好一点的幼儿园,在这个拼爹拼妈的年头,实属无奈之举。
网友B:这位妈妈真是糊涂!这样堂而皇之的说谎,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特别不好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很重要。
网友C:上学要给老师送卡,看病要给医生送红包,打官司要给法官送礼……假如你不照做,你的孩子可能就要受到排挤,你的病可能看不好,你的官司可能打不赢……在这样的世风面前,只有傻子才会坚持做人的底线,除非你不想办成事。
网友D:我们教孩子不要闯红灯,但我们为了赶时间,常常闯红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们教孩子谦让、诚恳,但现实社会总让醇厚人吃亏……让孩子不受损害地成长是父母的责任,早点让孩子了解、适应这个社会未必是坏事,大道理有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资料3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这两年除夕夜守岁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看春晚,一个是抢红包。去年用“摇一摇”的方式抢,今年又多了“咻咻咻”。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16年2月8日零时,共有79.14万名支付宝用户共同共享了总值2.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红包。平均下来,每人271.6元。对于口袋渐渐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两三百元抵不上一顿饭钱,但是为何会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抢红包?有网友调侃道:“自从有了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抢到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红包的风头俨然盖过了压岁钱。传统的压岁钱多是长辈给晚辈,而红包,平辈、晚辈、长辈之间都可以给,也不局限于春节期间。如此富有弹性,难怪会大受欢迎。
某高校的N教授是红包热中的“老古板”,从不参与微信抢红包。这主要源于2023年中秋节期间的一次教训,一个熟识的学生家长定向给他发了一个红包,点开一看竟有1000元之多,这严峻触及了N教授的师德底线,后来费了很多周折才退了回去。从今,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则:全部收到的红包一律不打开,任其自行退回;挚友圈中的红包只看不抢。但他的学生深受网络影响,“抢红包”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了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缩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N教授后来又对自己的规则进行了调整,红包可以发,但绝不收。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期间,N教授给所在课堂上的学生发放了200元的“大红包”让学生抢,学生们纷纷表示“好”,就连曾受过他严厉指责的两个学生也留言道:“谢谢教授财神!肯定好好努力!”
资料4
田先生的家乡S村是某省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村庄。过去,淳朴、勤劳、与人为善、励志向上是这里民风的主要特征。辛勤耕作被视为本分,偷摸拐骗被视为耻辱,多数村民教化子女,最重要的就是“好好读书、清白做人”。田先生20多年前就是通过仔细读书才考上高校,很多家庭当年把他当作典型来教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