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 年/5 月/29 日/第 012 版旅游天地
文旅融合跑出“ 加速度”
本报记者 赖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前,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 相约看展游”“ 国风汉服旅拍”“ 跟着影视剧去旅游” 成为“ 说走就走” 的新理由。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文旅融合跑出“ 加速度”,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陶冶心灵。
触摸中华文化脉搏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江西南昌滕王阁景区,来自天津的张梓明流利地背出《滕王阁序》全文,获得景区免费门票一张。“ 书本上的字句变成眼前的美景,很震撼。”张梓明说。
不只在滕王阁,在湖南岳阳楼景区背诵《岳阳楼记》 ,在安徽滁州琅琊山景区背诵《醉翁亭记》,在河南南阳卧龙岗景区背诵《出师表》⋯⋯“ 背诗文免门票” 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新玩法,琅琅书声成为景区一景。将诗文背诵与游玩联系起来,不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也让游客收获别具意味的文旅体验。
近年来,各地不断“ 活化” 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旅游正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日前,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 对话三星堆——互动体验厅” 正式向公众开放。游客走进展厅,仿佛穿越到古蜀国,通过体验三星堆先民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了解古蜀文明。
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的北京李大钊故居,沉浸式导览剧《守常先生》正在上演。该剧结合李大钊和家人在石驸马后宅 35 号居住生活的史料编排。游客移步换景,参与互动,“ 身临其境” 地了解李大钊的故事,形象生动地感知中国革命历史。
近年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游客无论是登上万里长城,还是重走长征路,抑或是游览大运河、黄河、长江景观,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激发消费全新活力
随着中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文旅融合的故事不断“ 上新”。近两年,影视剧、演唱会、音乐节等正成为文旅市场新的增长点,激发消费全新活力,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蓝天流云下,草木葱郁,牛羊成群,哈萨克族少年驰骋草原⋯⋯伴随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如诗如画的美景、悠然自得的生活走进大众视野。许多网友直呼“ 简直是理想的世外桃源”“ 想去阿勒泰和巴太一起放羊”。
阿勒泰地区旅游热度也随之飙升。携程数据显示,自 5 月 7 日电视剧开播至 5 月 15 日,平台上阿勒泰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同期增长 1 倍,阿勒泰地区的旅游产品预订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超370%。
从《去有风的地方》《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