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4 年/5 月/10 日/第 015 版智观青春新实践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大思政课”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邱红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应探究二者融合实践的耦合机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办好思政教育。
挖掘育人资源 聚焦育人合力
高校应发挥X建的ZZ引领和组织建设功能,坚持X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构建X建引领下的“ 大思政” 育人格局。首先,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阵地,X委书记为领导核心,组织部、宣传部、信息处、教务处、学工部、后勤保障处、财务处等多部门协同配合,严格规范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分工,形成X政齐抓共管,其他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融合实践育人合力,确保将高校“ 大思政课” 育人工作做深做实。其次,在教育方针与政策引领下,结合办学特点和育人特色,制定资源开发策略、融合实践工作方案,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数据资源库,为后期资源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再次,高校资源开发小组不仅要注重对物质类、精神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还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核的挖掘,深化文化内涵,为后期文化资源利用提供思想基础。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等理念,其中的思想智慧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提升教师素养 筑牢坚实基础
教师是“ 大思政课” 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价值引领和知识传递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其文化素养、思政素养关系着教学质量成效。高校应围绕ZZ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方面,加强人才引育。
一方面,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明确人才引进的规模和数量,规范人才引进操作流程,加强对人才引进工作的线上线下推宣。采取“ 内部遴选” 和“ 校外引进” 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人才“ 引得进”。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福利保障制度,确保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