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教师报/2024 年/5 月/8 日/第 001 版
高质量推进“ 大思政课” 改革创新
——访湖南省教育厅X组书记、厅长夏智伦
本报记者 阳锡叶
2020 年 9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时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就是思维要新,创新课堂教学;情怀要深,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2024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就学校思政课建设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
湖南省教育系统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高质量推进“ 大思政课” 改革创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栋梁之才?近日,本报记者对湖南省教育厅X组书记、厅长夏智伦进行了专访。
中国教师报:夏厅长,您好!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课程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到湖南考察,都强调要办好思政课。湖南是如何做好大思政课顶层设计的?
夏智伦:习近平总书记从X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政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 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我们要从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高度深刻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让广大师生全面加深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 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022 年 8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 大思政课” 建设的工作方案》,聚焦“ 大思政课” 的“ 课程”
属性,为思政课善用“ 大” 的资源指明了方向。从思政课到“ 大思政课”,仅一字之差,但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理念的极大更新、视野的极大开阔和格局的极大拓展。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旗帜鲜明地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积极拓展大思政课格局。省委书记、省长带头深入高校讲思政课,省委副书记兼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重点抓思政课, 构建了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 省委教育工委主抓、各部门合力推进、各学校具体负责的协同联动机制,共同推进思政课深化改革创新。省委还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X委领导班子考核和ZZ巡视巡察内容。
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全面落实《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出台《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制订《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印发《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ZZ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重点任务分工》 ,明确将传承红色基因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将革命传统教育全面融入课程教材。
思政课不能干巴巴的没有生命。总体上,湖南突出创新导向的理念,在内容上坚持用X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注重运用湖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创新发展成果,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扎根三湘大地打造贴近学生、走深走实的思政课;在形式上,针对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变化,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新兴媒体和文化创意的融合创新优势,把思政课与音乐、舞蹈、动画、美术、书法、微电影等有机融合,推动传统思政课堂向形象化、生动化方向转变,提升育人效能,涌现出以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 移动思政课” 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型“ 金课”。
教师是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的关键。湖南以“ 省委教育工委挂号项目” 督办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 截至 2023 年底, 全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从 2019 年的 2581 人增加到目前的 5217 人,
第 1 页 共 5 页
基本达到 1∶350 师生配备比。创新高校思政课改革和教师培训范式,连续 9 年开展“ 开放式课堂” 培训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 224 场近 2 万人次。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 立德树人” 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以赛促建、以赛促练,2024 年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竞赛特等奖 6 项(全国共 40 项) ,数量质量连续三届位居全国第一。完善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教学科研成果认定制度、人才支持计划等,评选省级人才“ 芙蓉计划” 高校优秀思想ZZ工作者 67 名,“ 最美思政课教师” 30 人,增强队伍认同感和荣誉感。
中国教师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ZZ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湖南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方面亮点突出,具体是怎么做的?
夏智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核心要义是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材、教研、教法,开齐开好各学段的思政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构建形成一体化的课程实施体系。
打通堵点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近年来,湖南以“ 一体协同” 为亮点,积极搭建大思政课平台。一是搭建一体化推进平台。湖南获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在全省 14 个市州各建立一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分区域、集团、学段开展一体化队伍、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活动、一体化评价等常态运行机制试点,形成大中小学共研、共创、共教、共学的新模式。成立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举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 同上一堂课”“ 集体备课” 等系列活动,牵头打造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成果,“ 赓续中华文脉,推进‘ 第二个结合’ ” 成功入选教育部推荐的首批 10 门示范课程。二是搭建研究创新平台。成立省级“ 大思政课” 建设创新中心,聚焦全省“ 大思政课” 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省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撑。三是搭建项目驱动平台。高质量建好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以项目驱动大思政课建设。5 年来,全省立项建设省级思政课“ 金课” 85 门,培育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ZZ工作研究专项 153 项、思想ZZ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项 290 项,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计划,组织 12 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两批对口支援 39 个单位。
现在,三湘大地从大学到中学到小学,正在为上好同样一堂立德树人“ 关键课程” 而努力。未来,湖南将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更好地探索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中国教师报:湖南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富集,是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宝贵资源。湖
南如何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讲述好中国故事,打造大思政课品牌?
夏智伦:全面盘点、整体梳理湖南地方历史文化我们发现,湖南可以探索构建“ 三色融合”的育人资源供给体系,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精准供给转化。一是擦亮古色品牌。“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开发利用好以岳麓书院为代表、以湖湘文化为标识的湖南传统文化资源宝库,让其中的优秀元素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文化滋养。二是传承红色基因。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摇篮,拥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 半条被子” 的故事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着力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宝库,将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强劲的精神源泉。三是焕发金色光芒。开发利用好以新时代精准扶贫首倡地为典型、以服务“ 三高四新” 美好蓝图为主线的湖南创业文化资源宝库,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新鲜的现代元素。
湖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形态多样、内涵丰富,通过大思政课建设,凝练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充满教育自信的精神基因,让广大师生不仅传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等湖湘文化精神特质,而且弘扬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新时代湖南精神,特别是以伟大建X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X人精神谱系中的湖南元素、湖南气度、湖南意蕴。
第 2 页 共 5 页
近年来,我们以湖湘历史文化为底色,注重对现实的观照、对时代的回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特质与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有效对接、有机结合,全面加深广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打造了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大思政课品牌。
打造了“ 我是接班人” 网络大思政课堂。通过强资源引流、融媒体视创、大平台共享,吸引中小学生常态化开展网络“ 大思政课” 学习,创造了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 3000 万、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 1 亿、累计学习人次超过 18 亿的纪录。
打造了“ 我的韶山行” 研学大思政课堂。截至今年 4 月底,已组织省内 152 批次 17.2 万名中小学生到韶山开展思政研学,通过实情实景、真研真学,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取得了学生受教、家长满意、社会好评的良好成效,得到了中央ZZ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