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徽法治报/2024 年/5 月/17 日/第 001 版
“ 政协+检察” 共绘法治“ 同心圆”
——明光市政协、检察院开展协同监督一周年纪实
本报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王燕 钱小帅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推动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同向发力,2023 年 2月,明光市政协与市检察院探索实践“ 政协提案+检察建议” 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实现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同频共振,在推动解决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 1+1>2” 的实际效果。
“ 一次会签” 推动协同监督“ 大会战”
实践中,该如何破解政协提案建议落实难、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线索发现难问题?
为了解答这一难题,2023 年 2 月,明光市政协会同市检察院召开首次联席会,双方就“ 两个破解” 深入开展会商研讨交流,会签了《关于建立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机制实施意见》文件。
该《意见》明确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 21 个领域开展协同监督,在监督会商、线索转化、情况反馈等六个方面开展协作联动。同时,双方联合对 2019 年全市生态环境受损暨事后修复问题展开调研,形成了《关于公益诉讼中提升生态修复质效的建议》专题调研报告,得到明光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肯定性批示。
去年 6 月,针对全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存在公益诉讼生态修复责任落实不力、涉案资
金监管缺失等问题,双方向市委提出建立“ 生态修复基地” 设想。在市政协的推动下,市检察院
与农业农村局联合建立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平台,设立增殖放流点,先后投放鱼苗 4.8 万余尾;
同时,成立“ 林长+检察长” 公益保护协作基地,建立生态修复公益碳汇林,当年完成植树造林
1.3 万余株。
一年来,双方聚焦民生痛点和治理堵点,围绕“ 办实事,解难题”,两种监督力量融合有力,累计开展协同监督 20 次,督促恢复被损毁的林地 20 亩、基本农田 18 亩,清理被非法占用的河道 20 公里,追偿生态资源损失、土地修复费用 280 万元,惩罚性赔偿金 360 余万元等。双方还联合多个行政部门协同履职,累计清理城市生活废物垃圾 20 吨、建筑垃圾 200 立方米。
“ 一份忧虑” 拉开
“ 地下长城”“ 保卫战”
“ 地下室黑漆漆,脏得无法下脚!” 在一次调研走访中,小区居民的随口抱怨却被明光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裴艳倩听进了心里。 “ 地下室是否属于人防工程?如遇紧急情况如何使用?” 出于职业的敏感性,裴艳倩心中不免忧虑起来。
人防工程战时保护生命,平时服务生活,被誉为“ 地下长城”。源于这份忧虑,2023 年 5 月,一支由检察人员和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全市拉开“ 地下长城”“ 保卫战”。8 名工作人员连续一周,对全市人防工程开展集中摸排,分片深入,对 20 多个重点小区地下室实地勘察,一处处查找问题,并做好记录。
联合摸排中工作人员发现, 部分小区人防工程存在防护密闭门无法正常关合、 应急通道堵塞、应急照明设施缺乏、消防器材管理不善、公共区域堆放杂物、人防标识设置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人防工程作用的正常发挥,极易引发事故或导致救援延误、威胁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