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大同日报/2024 年/5 月/16 日/第 004 版要闻
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4 年 3 月 23 日在大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刘硕才
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全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诉讼和执行案件 42974 件,办结 41222 件,案件质效考核指标全部进入最高人民法院设定的合理区间范围,指标达标率 100%,并列全省法院第一。
一、依法能动履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始终把审判执行工作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推进,聚焦“ 八型八地” “ 八链合作”“ 四大赛道” 和“ 15886” 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我市全方位转型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山西法治报》2023 年 12 月 11 日头版头条以《当好“ 主力军”“ 服务员”“ 裁判员” ——大同法院以高质量审判执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题予以报道。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年共受理民商事案件 26264 件,审结 24867 件。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3 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不断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民营企业缓交诉讼费 527.57 万元。全市法院发布涉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5 类 22 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全年对 124 家企业暂缓强制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 3.42 亿元、土地 214 亩、厂房17775 平方米,帮扶 13 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定期深入包联企业,广泛联系各类企业,为企业提供“ 体检式”“ 点单式” 法律咨询服务。
加强产权保护,激发市场活力。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发展。全年共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408 件,审结 407 件,调解撤诉案件 313 件,调撤率 76.7%。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破产审判工作。一年来,市中院共审结破产审查案件 9 件,结案率 100%;受理破产重整案件 1 件;审结破产清算案件 6 件。 建立破产案件进展月报制度, 督促长期未结破产案件快速清结。 制发 《关于执行转破产移送审查的工作指引》,做好“ 执破融合”,助推破产出清。
强化生态司法保护,守护绿水青山。审结环境资源刑事、民事案件 66 件。妥善审结浑源县非法占用农用地系列案件,挽回国有经济损失 7000 余万元。依法审结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协会诉蒋某等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创新适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修复方式和裁判方式,审理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4 件,判令当事人履行生态环境恢复资金 3940万余元。
二、深耕主责主业,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
坚决筑牢平安底线。全年共受理刑事案件 2128 件,审结 2003 件。市中院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一审案件 38 件,36 名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做实“ 打财断血”,追缴“ 黑财” 4 亿余元。加大对老年人的保护,妥善审结以提供“ 养老服务”、投资“ 养老项目”、销售“ 养老产品” 等方式实施的“ 古膳要道” 非法集资犯罪案,该案受骗人数多达 1027 人,非法集资金额高达 4000 余万元,2 人被判处无期徒刑,2 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 11 件 55 人。依法妥善审理医保诈骗等涉众案件 27 件,涉及被告人 133 人。
妥善化解民商事纠纷。审结商品房买卖合同、物业、建设工程领域诉讼案件 1953 件。共审理信用卡案件 1472 件,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案件 3822 件。审结教育、医疗、危害食品药
第 1 页 共 4 页
品安全、危险驾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案件 2053 件。审结追索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争议等劳资纠纷案件 1069 件。妥善审理农村产业发展、农产品买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涉农案件 236 件。审结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等家事案件 3761 件,发出人身保护令 3 份,以调撤结案 2169 件,调撤率 57.67%。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判处实刑 23 件 33人。选派 48 名法官干警担任中小学校“ 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40 余人次,举办法治讲座 7 次,举办模拟法庭 2 次。
积极助推依法行政。依法受理行政诉讼和行政非诉执行案件 549 件,审结 523 件;审查非诉行政行为申请执行案件 70 件。不断深化府院良性互动,促进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 双提升”。开庭审理行政案件 342 件,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319 件,出庭应诉率达 93.3%。
以司法建议赋能社会治理。全年共发出各类司法建议书 22 份,全部收到回函。市中院针对部分保险公司在处理事故中存在的定损不及时等问题,建议中国银保监会山西监管局大同分局加强保险理赔监管。
三、聚焦群众需求,坚持为民司法回应群众关切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协同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化解,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我市 4 个人民法庭和 8 个人民法庭庭长受到省高院表彰。
全面深化“ 一站式” 建设。举办全市法院特邀调解员首期培训班。市中院健全完善“ 诉前保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 机制,大量矛盾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分流率达 38.94%,居全省法院第四。扎实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 工作,进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特邀调解员 256 名, 特邀调解组织 138 个; 累计委派委托调解案件 22521件。积极推进“ 总对总” 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各“ 总对总” 调解组织共计调解案件 3965 件。
奋力推进解决执行难。全年共受理执行案件 15422 件,结案 14963 件。执行工作“ 3+1” 核心指标中,市中院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达 99.93%,位列全省中院第三;终本案件合格率、执行信访办结率均达 100%。全年移送拒执犯罪 13 案 14 人,对 3 名构成拒执罪的被执行人判处有期徒刑。全年集中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32 期 721 人,发布执行悬赏 135 人次,收到群众提供线索 72 条。
强化利民惠民举措。全年共对 19419 件民事一审案件减半收取诉讼费 4557 万余元。依法快速退费,上线《法院诉讼费管理系统》 ,共计退付诉讼费 1581 万余元。加强执行案款清理,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执行案款发放周期从平均 33 天压缩到 13 个工作日。严格落实“ 司法拥军”长效机制,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调处和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 。
实质性化解涉诉信访。积极推进“ 有信必复” 工作,通过对信访事项案件化办理,变“ 登记-劝访-转办” 单向、单一的旧模式为“ 系统录入-诉访分离-信访事项案件化管理-分类处置-及时反
馈办理结果” 的新格局。班子成员带头接访,共计接待来访群众 153 人次,全部按期办结。加大
司法救助力度,发放救助金 244.55 万元。
四、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司法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