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联合日报/2024 年/5 月/16 日/第 004 版齐风鲁韵
文旅融合闯新路 内外兼修展新颜
庆云县委书记 刘涛
庆云县位于鲁冀两省、德州滨州沧州三市交界,有“ 京津门户”、“ 山东北大门” 和德州“ 桥头堡” 之称,行政区域面积 501 平方公里,人口 34.6 万,下辖 5 镇、3 乡、1 街道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中国商贸名城、山东省旅游强县。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投资潜力百强和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庆云是唐玄奘故里、李之仪故乡,文旅资源丰富。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三河穿境而过,形成了马颊河、德惠新两河三堤并流 12 公里的奇特自然景观。唐枣生态林寿逾千年,历尽人间浮华,顽强不息、郁郁葱葱,依旧根固叶茂、硕果累累。金山景区是江北最大的古刹,禅意静谧。少年唐玄奘在庆云成长、开智,庆云县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少年玄奘为原型,融入庆云文化、历史、美食等元素,打造《西游前传· 少年玄奘》IP,讲述少年玄奘在庆云的成长与磨砺,反映庆云人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打造庆云文化芯片。北宋词人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的诗词传唱古今。以李之仪诗词文化为主题,建有北海公园、文化廊道,多次举办诗词研究会。
庆云是货郎之乡、油商之城,商旅文化兴盛。庆云县“ 上无山,下无矿,干部群众是宝藏”。曾经地下有的是苦咸水,地表有的是盐碱地。但庆云人不服输、不畏难,“ 家里难,向外看”,先后走出两个“ 万名特色群体”。上世纪 90 年代,庆云人敢闯敢拼,售卖小百货,把针头线脑、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卖到了东三省,卖到了满洲里,“ 万名货郎闯关东” 的佳话代代传承。长篇小说《生计》精心描绘了庆云人由走街串巷的“ 货郎” 成长壮大为具有现代管理思维的“ 油郎”的辉煌历程,生动刻画了企业家群体团结拼搏、勇于奉献的真实形象,演绎出一幕幕气韵悠长、大开大阖的创业传奇。如今的庆云活力迸发,加油站行业崛起,目前有 1.5 万座加油站遍布全国,行业内有“ 南莆田、北庆云” 的说法。在加油站行业引领下,庆云县进军新能源行业“ 从电池材料、电芯、PACK、储能系统,到后端应用、梯次应用、回收利用,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新场景。”在商旅文化加持下,工业基地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庆云是 359 旅出征地、红色之城,研学文化浓厚。杨庄子X支部是冀鲁边区最早的X支部之一,点燃这方热土上的“ 革命圣火”。鲁北抗日英雄村—严务乡柴林庄村,“ 一门双烈士”,英雄武大风,马颊河大罢工,这里英雄辈出,革命故事讲不完。最令庆云人骄傲的,这里诞生了新中国唯一一支从祖国丰盛富饶的渤海之滨打到风雪交加的天山之巅的军队—359 旅,359 旅曾在这里驻训、出征。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庆云县相继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园、红色历史文化展馆,整理了杨和寺烽火台、武大风墓等一大批革命文物名录,打造了多条红色研学路线,每年有周边地区单位部门、学校组织X员干部和广大师生,重走红色路,研学打卡红色景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近年来,庆云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