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冶金报/2024 年/4 月/18 日/第 001 版
适应新周期 稳定基本盘
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
首钢集团X委副书记、总经理 邱银富
今年初以来,面对钢铁行业供需矛盾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态势,首钢集团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优做强钢铁业,以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市场思维扎实推动既定经营方针、既定重点工作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前进,实现经营业绩首季“开门红”,总体盈利水平同比增长 5%以上。
经过“十四五”前 3 年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首钢形成了抗周期能力较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已成为首钢形成较强比较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
减量发展重点是更高质量的发展
钢铁行业当前的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三高三低”局面主要是供需错配造成的。钢铁行业未来只能减量发展。减量是在中国当前条件下行业必须经历的过程,减量发展的重点是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是坚持“三定三不要”原则,坚决拥护“反对低价倾销,抵制恶性竞争”倡议。
面对市场冲击,企业对现金流的关注重于对利润的关注,利润表是 “面子” ,而现金流量表是 “里子” 。要过日子首先就要保现金流,这是当前的现实选择。
今年初以来,面对不得发展形势,首钢理性把握生产节奏,合理控制钢材库存,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落实“八注重”经营方针(注重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注重资金高效运转、注重改善资产质量、注重极低成本管理、注重资源高效配置、注重对标管理、注重委托管理责任、注重总部健康运行)和“三个三”经营策略(三天做一次经营决策、三个月联动考虑资金运作安排、做好未来三个月市场持续恶化的准备),深入研究市场趋势,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把内部工作做到极致,努力化解经营风险,保持稳定的现金流,主动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确保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的利润。第 1 季度,首钢“两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的资金)周转天数比上一年降低 1.66 天,存货周转天数比上一年降低 1.68 天。
二是积极促进行业平稳运行有序发展,勇担责任使命。
当前,钢铁行业的发展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对产能过剩和结构分化的双重压力,要把钢铁行业面临的压力转化成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动力,为钢铁行业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不懈努力。
首钢坚持“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的战略部署,坚定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之路;倡导公平竞争,反对恶意竞争和价格战,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利益。
三是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依靠创新实现动能转换,夯实发展新动能之基。
作为传统工业,钢铁行业发展应当聚焦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正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打造比较竞争优势的一大利器。目前来看,钢铁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研发投入强度仍偏低;二是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比,原始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三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尚未形成协同攻关合力,创新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在采用高技术方式推进传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协同推进。钢铁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就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巩固和提升比较竞争优势,推动行业实现发展质量向更高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转变。
第 1 页 共 3 页
首钢首季度各项工作质提效增
今年初以来,首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作为落实“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的具体目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反复冲锋、攻关夺隘,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质提效增。
一是树牢底线思维,引导一切工作奔着目标落实去。今年初,首钢“两会”对行业困难形势做了充分评估,并细化分解成 81 项重点工作,形成了全年工作的时间表、 施工图,组织各单位对号领令,知责担责,绝不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降低既定的工作标准、调整既定的工作目标,确保节奏稳、成绩实,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第 1 季度以来,首钢通过建立多种管理机制,紧密围绕年度预算任务,聚焦经营重点,形成降本增效重点工作,持续跟踪推进;以降低生铁成本为核心,围绕资源高效配置、高炉高水平顺稳、库存精细管理等,建立铁前一体化运行制度;坚持按月评价“消项”,开展多维度对比分析,以能源成本、环保成本、物流成本和质量成本为抓手,建立常态化对标工作机制,瞄准市场和标杆企业持续开展工艺对标和管理对标,钢材销售价格及喷吹煤、焦炭采购价格均做到跑赢市场。
二是树牢系统思维,引导一切工作奔着效率、效益去。首钢坚持“系统稳则经营稳,系统强则应对变化、战胜风险挑战的能力强”的实践认知,组织引导各单位聚焦产线生产能力“四个极致” (极致效率、极致能效、极低成本、极优配置)目标反复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