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保山日报/2024 年/4 月/17 日/第 001 版
向绿而行绘新卷
——绿美保山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杨茜 杨镕滔
2023 年,我市累计新增绿化面积 601.9 万平方米(超 9000 亩) ,完成植株 135.9 万株;发展“ 绿美+” 经济实现产值 203.5 亿元;打造省级绿美示范标杆典型 52 个。2023 年 5 月,我市被国务院激励为全国“ 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的
9 个地区之一;被生态环境部表扬为“ 2022 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 的 31 个地区之一⋯⋯
2022 年 8 月,我市正式印发实施《保山市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 》,主要从绿美城镇、绿美社区、绿美乡村、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绿美产业方面,实现保山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人更富的目标。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但一张张成绩单无不体现出保山正以“ 绿” 为底,执“ 绿” 之笔,用实际行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向“ 绿” 而行。
将绿美嵌入城市每个角落
走进隆阳区南苑社区,道路干净整洁,宽敞的停车场上车辆停放规范有序,道路两旁的建筑
墙体上丰富多彩的创意画与挂在墙上的绿植相映成趣。
“ 以前小区管理混乱,绿化美化度低,车辆乱停乱放,各家的杂物堆放在家门口甚至公共区域, 两块闲置土地直接成为了居民垃圾的堆放点, 现在到处干干净净、 有花有草, 住着舒心多了。”正在浇灌自家墙体绿植的王爷爷开心地说。
南苑社区的变化是我市打造绿美城市、绿美社区取得的成效的一个缩影。现在的保山中心城市无论是城市干道还是背街小巷处处干净整洁,居民家中花卉绿植随处可见,绿美建设让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见缝插绿、能绿尽绿,全面提质增绿。我市坚持把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作为城乡绿化美化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以人为本, 绿美惠民。 截至目前, 全市累计新增绿化面积 601.9万平方米(超 9000 亩),完成植株 135.9 万株。
既要绿得动心又要让绿生金。我市积极探索“ 绿美+” 经济发展途径,将绿化美化与庭院经济、苗木经济、特色经济林果、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引导发动群众发展特色果蔬、花卉、药材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相关产业实现产值 203.5 亿元。
绘就绿美城乡画卷,不能一人执笔,更要人人添色。我市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植树活动,全市
共组织义务植树活动 10 余次,义务植树人次尽责率及株数尽责率均达 100%。组织开展“ 博爱保
山 绿美家乡” 等公益募捐活动,发动干部群众 20 万人次参与绿美建设,累计获得绿美爱心捐款
150 余万元,“ 绿美保山” 建设氛围浓郁十足。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 40.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4.03 平方米,林荫路覆盖率69%,万人拥有绿道长度 0.83 公里。腾冲市、昌宁县入列 2022 年省级绿美城市,10 个社区被评为省级绿美社区,建成市级绿美社区 113 个;打造市级绿美单位 600 余个,形成了绿美单位带动绿美社区创建、绿美社区支撑绿美城市建设的“ 点线面” 工作模式。
守护每一片天空每一寸土地
天蓝、水清、景美,是人们对保山共同的感受。从水清岸绿、鱼翔鸟栖的保山青华海国家湿
地公园,到苍翠欲滴、松涛阵阵的施甸善洲林场,再到云蒸霞蔚、叶繁花茂的天堂山万亩杜鹃林,
第 1 页 共 2 页
目之所及是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卷。
守护好一片天空,守护好一方碧水,守护好一块净土。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握“ 保护” 的核心要义,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打好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