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医师报/2024 年/4 月/18 日/第 A07 版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特别报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打造有水平、 有温度的中国
式现代化标杆医院
融媒体记者 尹晗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尹晗)1994 年,一座由香港知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士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建设、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进行前期管理的医院在杭州市庆春东路 3 号正式投入运营。她就是如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 邵逸夫医院” )。
30 年前的杭州市民也许很难想象,在这庆春门以东的“ 杭州城外” ,如今亦有着不亚于“ 杭州华尔街” 的繁华;建院初期的医护也很难想象,30 年后的今天,这片“ 中西方医院管理文化交流碰撞的试验田” ,不仅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前 1%的 A++成绩,位列全国第九名,更在秉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的同时,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并引领了一项又一项有温度、极富人文精神的医疗服务。
围绕杭州百姓就医的难点、痛点问题,她“ 两线出击” ,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面向基层民众的健康需求,她多措并举,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的牵头作用与龙头作用,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30 年来,一批又一批邵医人始终践行着“ 给您真诚、信心与爱” 的服务理念,用“ 温度医疗” 温暖患者、员工和对口帮扶的山区海岛、边疆大漠。
在 3 月 21 日召开的“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 上,邵逸夫医院获评“ 十大公益医院” 荣誉。以创新为驱动 多措并举深耕温度医疗
“ 中国患者的特点是‘ 多’ 且‘ 急’ ,患者总希望当天就把该做的检查都做完,尽快把病看好。这对医院的空间、预约系统、检查检验等服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科长戴胜介绍,针对这一特点,邵逸夫医院两线出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与改革。
在线上,早在 2014 年,邵逸夫医院就从预约、挂号、检查、住院、手术、付费、出院等群众最急、最忧、最烦的“ 关键小事” 做起,全面开展智慧医疗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创新实践。
国内首创院前、门诊、住院、院后医疗服务全流程智慧化改造,率先实践医保用户全流程移动就医,建成国内首家有实体医院背景的“ 云” 医院,打造 TOD 医疗新模式,上线国内首个以省级公立三甲医院为主体的区块链医疗应用,研发全国首个 5G+AR 远程协助急救系统,推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小程序“ 智能医生助理” ⋯⋯一系列举措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在线下,邵逸夫医院自五期大楼设计之初,便整合医疗服务模块资源,按照系统疾病进行科室布局, “ 让员工跑代替患者跑” ,打造“ 一站式” 就医服务。
“ 一站式” 检查,各类辅助检查提供线上线下多种预约方式,根据预警线采取弹性加班制,缩短检查等待时间,并充分利用“ 浙医互认” 平台,避免重复检查;“ 一站式” 急救,院前急救信息化系统实现院前院内信息无缝对接,建立五大中心医疗绿色通道,急诊留观及抢救患者一次性付费结账,建成海陆空“ 黄金一小时” 急救网络系统;“ 一站式” 服务,设立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个窗口、一站服务、一章管理、一次性办理,推广多种形式医务社工服务;“ 一站式” 出入院,实施预住院,患者入院前一站式完成所有检验检查及术前麻醉会诊,床边即可办理出院手续和结取药。
戴胜介绍,为缓解“ 一号难求”“ 一床难求” 问题,邵逸夫医院于 2020 年 8 月全面开放周末门诊、手术、检查。“ 如今,周末的门诊量已和平日相差无几,真正解决了百姓‘ 请假看病’ 的痛点。”
以公益为基础 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
“ 同质化医疗” 是医改重点,加快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及高水平医联体建设是“ 健康中国” 战略的
第 1 页 共 2 页
重要一环,也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体现。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邵逸夫医院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线上线下联动,多措并举推动基层帮扶医院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基层百姓更有获得感、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