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沈阳日报/2024 年/4 月/12 日/第 006 版综合新闻
2023 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年 4 月 11 日)
沈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
根据年快报统计[1],现将 2023 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3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经济运行保持向上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助力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现首战告捷。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812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34.4 亿元,增长 5.0%;第二产业增加值 2953.1 亿元,增长 7.2%;第三产业增加值 4834.5亿元,增长 5.5%。三次产业结构为 4.1:36.4:59.5。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88519 元,增长 5.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920.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783.4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85.12%;乡村人口 137.0 万人,占 14.88%。
全市户籍人口 764.0 万人。其中,男性人口 373.0 万人,女性人口 391.0 万人。出生人口 4.0万人,人口出生率 5.28‰;死亡人口 8.2 万人,人口死亡率 10.75‰;人口自然增长率-5.48‰。
第 1 页 共 17 页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 0.2%;衣着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1.2%; 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9%; 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1.4%;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 0.8%;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 0.2%;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 2.6%。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0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2%。其中,税收收入 608.9 亿元,增长
15.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76.0%。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 242.0 亿元,增长 71.0%;企业
所得税 114.7 亿元,下降 23.7%;个人所得税 26.0 亿元,增长 2.3%;契税 53.8 亿元,增长 57.2%。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08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其中,教育支出 121.2 亿元,增长2.2%;科学技术支出 34.9 亿元,增长 4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21.2 亿元,增长 11.6%;农林水支出 72.5 亿元,增长 26.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4.4 万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1.5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8.6万人。
年末全市实有经营主体 132.1 万户, 比上年末增长 18.0%。 其中, 企业 39.3 万户, 增长 11.3%;个体工商户 92.1 万户,增长 21.3%;农民专业合作社 7205 户,增长 3.7%。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546.3 千公顷, 比上年增加 1.9 千公顷。 其中, 稻谷种植面积 111.8 千公顷,减少 8.8 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 413.7 千公顷,增加 11.4 千公顷;大豆种植面积 11.2 千公顷,增
第 2 页 共 17 页
加 0.6 千公顷。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134.2 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油料作物种植面积 32.0
千公顷,增加 0.5 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 65.8 千公顷,增加 0.7 千公顷。年末果园面积
11.4 千公顷,减少 0.5 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 419.6 万吨,比上年增加 26.9 万吨,增产 6.9%。其中,稻谷产量 83.8 万吨,减产 8.9%; 玉米产量 329.6 万吨, 增产 11.9%; 大豆产量 2.4 万吨, 增产 4.5%。 全年油料产量 13.2万吨,增产 9.9%。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417.2 万吨,增产 2.2%。全年水果产量 114.7 万吨,增产 6.2%。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60.4 万吨,比上年增长 5.0%。其中,猪肉产量 26.6 万吨,增长 13.4%;牛肉产量 14.4 万吨,下降 4.1%;羊肉产量 1.2 万吨,下降 1.8%;禽肉产量 18.2 万吨,增长 2.0%。禽蛋产量 15.9 万吨,下降 14.6%。生牛奶产量 32.8 万吨,下降 9.6%。全年生猪出栏 329.3 万头,比上年增长 12.5%;年末生猪存栏 190.7 万头,比上年末下降 10.5%。
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21 个,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64 个, 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5 个。认证“ 两品一标” 农产品 460 个。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 480.4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7.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94.6%。
全年新增国家级美丽休闲村 1 个、市级美丽休闲村 26 个,累计分别达到 8 个和 94 个。新增五星级美丽庭院 15244 个, 累计达到 17249 个。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比上年增长 2.3倍,营业收入增长 48.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6.2%。
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 5.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 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 6.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 15.1%。
分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 24.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7.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 4.3%。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4]增加值增长 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66.7%。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 10.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8.3%,金
第 3 页 共 17 页
属制品业下降 3.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8.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 2.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 4.1%,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 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 1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 98.6%。其中,国有企业产品销售率 97.1%,股份制企业产品销售率 95.8%,外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 100.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 102.4%,私营企业产品销售率 96.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688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5.5%;实现利润总额 733.6亿元,增长 18.9%。
全年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200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842.1 亿元,增长 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比上年增长 1.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 28.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34.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10.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16.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 3.8%。 工业投资增长 16.7%,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 17.3%。 高技术产业投资[6]增长 103.1%,基础设施投资[7]增长 34.8%,社会领域投资[8]增长 24.4%。
第 4 页 共 17 页
五、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 19436.3 万吨,比上年增长 9.4%;货物运输周转量 533.9 亿吨公里,增长
4.3%。
第 5 页 共 17 页
全年旅客运输量 9872.2 万人,比上年增长 72.5%;旅客运输周转量 220.6 亿人公里,增长
108.7%。
第 6 页 共 17 页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 310.1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5.4%。其中,载客汽车 288.1 万辆,载货汽车 20.8 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 281.5 万辆,增长 6.2%,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10.8 万辆。
沈阳与国际 15 个城市、国内 101 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 236 条。其中,国际航线 15 条,国内航线 221 条。民航运输飞机起降 15.1 万架次,机场旅客吞吐量 2056.4 万人次。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9]11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0%。邮政业完成快递业务 9.5 亿件,增长
24.7%;快递业务收入 88.8 亿元,增长 18.4%。
第 7 页 共 17 页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 99.6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1234.9 万户。其中,4G 移动电话用户 597.0万户,5G 终端用户 550.5 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 1080.0 万户,比上年增长 1.0%。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18.6 亿 GB,增长 14.6%。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366.8 万户,增长 6.8%。
六、金融
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 51 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21842.7 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20333.3 亿元。
年末全市证券公司 2 家,证券分公司 40 家,证券营业部 94 家,全年证券交易额 44169 亿元。期货分公司 11 家,期货营业部 15 家。上市公司 28 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42 家。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 438 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 488.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8%。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 115.1 亿元,增长 4.0%;人寿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 268.6 亿元,增长
25.4%;人身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 7.4 亿元,下降 12.1%;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 96.9 亿元,增长 14.6%。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 182.6 亿元,比上年增长 9.7%。其中,财产险赔付支
第 8 页 共 17 页
出 81.9 亿元,增长 3.6%;人寿保险赔付支出 57.6 亿元,增长 27.5%;人身意外险赔付支出 2.7亿元,增长 13.4%;健康保险赔付支出 40.4 亿元,下降 1.3%。
七、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1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9.0%。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357.4 亿元,增长 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853.0 亿元,增长 9.7%。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182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占比排名前五的行业中, 汽车类增长 25.4%, 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19.0%, 服装、 鞋帽、 针纺织品类增长 16.6%,粮油、食品类下降 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 0.4%。
第 9 页 共 17 页
第 10 页 共 17 页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514.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1.0%, 占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 26.5%。
八、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 146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4.6%。其中,出口总额 524.5 亿元,增长 0.8%;进口总额 944.8 亿元,增长 6.9%。
分贸易方式看,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 300.9 亿元,比上年下降 9.2%;加工贸易出口197.4 亿元,增长 32.0%。在进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口 775.6 亿元,增长 3.7%;加工贸易进口137.8 亿元,增长 14.5%。
分商品看,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 39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7.5%;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26.8 亿元,增长 43.4%。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进口 815.4 亿元,增长 8.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162.6 亿元,增长 20.0%。【联系微信dadawk01*】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188 家,比上年增长 49.2%,合同外资额 4.6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2.1 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 1716.1 亿元,增长 17.0%。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 14 个,增长 1 倍;协议投资额 7532.5 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 7373.6 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 113 份,增长 66.2%;新签合同额 11.3 亿美元,完成营业额 12.2 亿美元。
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形成制度创新成果 40 项,其中 8 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 项创新成果获全省制度创新成果三等奖。开通沈阳至洛杉矶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沈阳-俄罗斯 TIR 国际卡车航班,全年自贸区沈阳片区 35 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实际业务,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 2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2%。
九、科学技术与教育
年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 21911 家, 其中,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4804 家、 高新技术企业 5052家、雏鹰企业 1896 家、瞪羚和独角兽企业 321 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76 个,其中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9 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5 个,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共计 1652 个。新增两院院士 5 名,
第 11 页 共 17 页
现有两院院士 29 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6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23 名。全市登记技术合同超过
1.2 万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 50.3%,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 63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4%。全年获得专利授权 26435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5946 件。
年末全市普惠性幼儿园 1304 所,占比达到 83.6%,普惠幼儿园学位占比达到 89.2%,全市学前教育幼儿三年毛入园率 91.7%。 小学 289 所, 在校生 46.9 万人, 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 124.8%,义务教育巩固率[12]101.7%。特殊教育在校生 2731 人。普通中学 318 所,在校生 31.1 万人。普通中专 29 所,在校生 4.5 万人。职业高中 47 所,在校生 3 万人。技工学校 32 所,在校生 2.2 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 6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115.5%。全市普通高等院校 45 所(含独立学院 2 所),招收本、专科学生 13.4 万人,在校生 44.7 万人,本、专科毕业生 14.3 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 3 万人,在校研究生 8.8 万人,毕业研究生 2.5 万人。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馆 15 个,公共图书馆 20 个,博物馆 23 个,建成城市书房 28 座、城市书屋 180间。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9108 场,参与群众 127 万人次;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