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4 年/4 月/30 日/第 001 版
勿忧“酬” 不烦“薪”
海陵法院精心办案保障劳动者权益
本报通讯员 丁家鹏 吴嘉臻 本报记者 翟敏
劳动争议连着民心,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如何以法治力量保护劳动者权益?
这是泰州市海陵区法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海陵法院秉持劳动者权益保护与企业发展并重理念,从执法办案主责主业入手,创
新实施多项举措,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提供法治保障。
拖欠工资不给?
专门工作室解难题
“一份工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也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依靠, 而这起欠薪案件涉及工人达 110名,加上该服装公司的大股东在国外,无法联系,如果以判决结案,历时会比较长且效果可能不佳。 ”民一庭法官龚习琴向记者介绍说。
为让 110 名工人尽快安“薪” ,海陵法院第一时间委托“勿忧酬”职工权益维护中心,快速开展调解工作。该中心采取“联席会商、分头约谈、释法说理、多轮谈判”工作法,多次联合街道、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与该公司小股东沟通协调,最终小股东同意出资加速到期,将未出资款项拿出用来解决工人工资,110 名劳动者与服装公司达成调解协议。该院执行局并第一时间将执行案款进行发放,妥善化解了此次集体讨薪事件,有效避免了群体性纠纷的发生。
该案的成功化解是海陵法院“勿忧酬”劳动争议化解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据该院X组书记、院长孔维俊介绍,2023 年 7 月以来,聚焦职工和企业“快速解决劳动争议”需求,海陵法院打造了“勿忧酬”劳动争议化解工作品牌,协同工会、人社、司法行政等部门联合开展调解工作。对于调解成功的,依当事人申请于当日完成“一站式”司法确认程序,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对于调解未成的,由调解员完成送达地址确认、无争议事实确认、争议事实梳理等工作,并将相关材料移送立案,实现调解与裁判高效衔接,截至目前,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 48 天,同比下降 37.24%。
新业态不规范?
类案审判织密保护网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外卖配送员等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