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闽东日报/2024 年/4 月/24 日/第 002 版和谐屏南
山城绽放“ 法治之花”
——屏南县人民法院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郭晓红 通讯员 甘叶斌 林宗瑜
<R>
<P L="1">“ 法院+村居”,织密基层治理“ 法治网”;</P> <P L="1">“ 司法夜调”,点亮司法为民 “ 便民灯”;</P>
<P L="1">“ 诉服村村通”,搭建诉讼服务 “ 云平台”;</P> <P L="1">⋯⋯ </P>
<P L="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翻开屏南法院的工作报告,字里行间铺满司法为民的足迹。每一份成绩单的背后,都是法院对公平与正义的执着追求。</P>
<P L="1">近年来,屏南法院聚焦“ 公正与效率” 工作主题,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贯穿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法治之花在山城绽放。</P>
<H>
<T L="1">延伸司法触角</T> </H>
<H>
<T L="1">绘就基层治理新“ 枫” 景</T>
<P L="2">基层是社会的单元细胞, 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 主动把法院工作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做好社会治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保障者,这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题中之义。</P>
<P L="2">“ 真是没想到,不用出村就能享受法律服务。” </P> <P L="2">“ 真是太便民了,省时又省力。” </P>
<P L="2">⋯⋯ </P>
<P L="2">群众点赞的背后,源自屏南法院“ 诉服村村通” 平台带来的便民服务。</P>
<P L="2">去年以来,屏南法院以“ 宁人息事” 无讼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 诉服村村通”工程建设,将全县 11 个乡镇行政村纳入“ 村村通” 板块,通过一台电脑、一个终端、一个摄像头、一只话筒,依托宁德诉非联动平台,以远程视频方式实现与各社区、行政村对接,员额法官及法官助理组成团队为群众提供法律问题咨询、判后释疑、纠纷诉前化解等法律服务。</P>
<P L="2">“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屏南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白水洋景区人民法庭庭长周少丹说,通过凝聚各方解纷合力,联合“ 1+6+N”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结合村级信访接待日、镇级信访接待日开展涉诉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下基层活动,推动诉讼服务向基层、工业园区、偏远乡村延伸,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 化讼止争”向“ 少讼无讼” 转变,为新时代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更优质的司法动能。</P>
<P L="2">近年来,屏南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不断健全矛盾纠纷联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作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 枫” 景。</P>
<P L="2">村居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 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是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司法需求,屏南法院创新推出“ 法院+村居” 综合治理机制,实行一村居一法官,开展“ 法官+半月谈” 普法宣传活动,让司法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成为现实。</P>
第 1 页 共 3 页
<P L="2">接地气的语言、鲜活的案例、暖心的司法服务⋯⋯通过成立法官进村居先锋队,以村居委员会作为法官联系群众的结合点,屏南法院以院机关X委、团支部为依托,开展法治宣传、以案释法、风险预防、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等活动,构筑预防、排查、调解、审判一体化的社会矛盾纠纷防治网络,使法院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P>
<P L="2">法治定纷止争,催开乡村治理和谐花。2023 年,为积极回应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建议,屏南法院推出“ 半月谈校园行” 宣讲活动,由 9 名法官、法官助理担任法治副校长,围绕预防校园霸凌、远离“ 两卡” 犯罪等内容,通过以案释法、现场问答等方式进行普法,为未成年人扣好“ 法治纽扣”。截至目前,共开展宣讲活动 11 场次,受众达 1500 余人。</P>
</H>
<H>
<T L="1">破解执行难题</T> </H>
<H>
<T L="1">守好公平正义“ 最后一环” </T>
<P L="2">司法,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执行工作, 则是这道防线的最后一环。
</P>
<P L="2">“ 行动开始!” 随着屏南法院X组书记、 院长缪义文一声令下,全院 19 名执行干警、法警分乘 5 辆警车,迅速奔赴执行现场。这是屏南法院组织开展的“ 服务大局,保障民生” 夏季攻势专项执行行动,也是该院 2022 年第一场专项执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