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克拉玛依日报/2024 年/4 月/7 日/第 B03 版校园在线
共筑安全成长环境 对校园欺凌说“ 不”
——访克拉玛依区人民检察院四级检察官助理祖胡马尔· 马哈木提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通讯员 李伟
近年来,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在国内一些城市频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行为的存在,不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3 月 25 日是第 29 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当日起,教育部组织开展 “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 主题活动,特别提出要广泛开展“ 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防治” 等专题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应如何合力防治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行为?如何让未成年人更有效地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 月 29 日,记者采访了克拉玛依区人民检察院四级检察官助理祖胡马尔· 马哈木提,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记者:近年来,学生欺凌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您从司法角度为我们解读这一现象的性质及严重性。
祖胡马尔· 马哈木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欺凌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学生欺凌行为不只是孩子之间的争吵或打闹,而是一种有意的、重复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害者往往承受着长期的身心煎熬,甚至可能因此产生严重后果。
学生欺凌行为往往隐藏在校园内部,受害者可能因为害怕被报复而不愿意向外界透露,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为严肃的态度加以对待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类问题的发生,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校园安全,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根据您的工作经验,请您谈谈欺凌者通常有哪些特征?
祖胡马尔· 马哈木提:依据我的办案经验,我发现这些孩子往往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会无视他人的痛苦和困扰,从而更容易对他人实施欺凌行为,可能会以言语、肢体或社交排斥等方式对其他同学进行攻击。
有些孩子可能由于自身的社交困难或自我认同问题而采取欺凌行为,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另一些则是试图通过欺凌他人来获取同伴的认同和支持,让自己在同龄人中获得更高的地位。
记者:哪些孩子更可能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呢?
祖胡马尔· 马哈木提:被欺凌的孩子在性格上往往会表现出内向或敏感的特点,不擅长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在面对潜在的威胁时不知道该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自我防御。
因此,在防范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工作中,除了为学生普及相关知识之外,还需要特别关注这些
具有潜在风险特质的学生,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认同感,增强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记者:有些孩子遇到欺凌后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祖胡马尔· 马哈木提:我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遭遇欺凌的孩子害怕被报复,他们可能会担心如果向老师或家长报告,会遭遇欺凌者加倍报复,同时被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