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4 年/4 月/16 日/第 004 版江苏监狱
警营“ 工匠” 申请出战
——全省监狱系统“ 民警工作室” 建设掠影
本报特约记者 刘枫
全省监狱系统实施队伍建设砺警赋能行动以来,各监狱(所)对照民警能力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持续完善专业施训教育培训体系,扎实推进“ 民警工作室” 建设,积极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全面提升民警队伍实战能力,不断夯实推动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紧贴实战 以专业力量筑牢监狱安全防线
在苏州监狱,民警“ 老崔” 算是被大家熟知的“ 网红人物”。以“ 老崔工作室” 为品牌的罪犯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在教育改造罪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这家工作室的发起人,监狱教育矫治支队副支队长崔玉臣有着自己的看法: “ 罪犯在日常改造中难免会遇到人际关系问题,甚至遭遇家庭变故等突发情况。只有把这些事情及时调解处理好,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踏实改造。”
“ 老崔” 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年初,监区民警发现罪犯张某家庭关系紧张,尤其是在老人赡养和子女教育问题上与妻子意见不一。于是,监狱邀请罪犯张某的妻子来监参加亲情帮教活动。在“ 面对面” 交流中,崔玉臣运用自己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技巧,有效拉近与两位当事人的距离,更让双方感受到彼此的真诚。最终,这场婚姻家庭危机在两人的拥抱中妥善化解。
“ 化解罪犯矛盾纠纷,需要统筹运用规范管理方法和民警专业调解手段。目前‘ 老崔工作室’作用不断凸显,他提炼的‘ 了解、缓解、化解、调解’ 工作法,进一步提升罪犯矛盾纠纷调处的科学性,为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 苏州监狱教育矫治支队支队长杨洋说。
记者在后续采访中了解到, 女性罪犯相对而言情感更加细腻, 在服刑改造中更容易出现焦躁、消沉等负面情绪。对此,南通女子监狱自 2017 年就成立了“ 小桔灯” 工作室,致力于改善女性罪犯的不良心理状况,培塑积极健康阳光的改造心态。
“ 我的第一份职业是教师,第二份职业是监狱人民警察。从教育人到挽救人,感受到更大的责任。在监狱支持下,我与同事一起建立了‘ 小桔灯’ 心理工作室。取名‘ 小桔灯’ ,恰是因为我们个体力量虽小,却执着不熄,好似桔灯,用教育之光,引领失足灵魂走向光明。 ” 南通女子监狱六监区一级警长、二级心理咨询师魏光苏介绍“ 小桔灯” 的由来。
据悉,南通女子监狱“ 小桔灯” 工作室核心思想是“ 防”“ 治” 结合:“ 防” 是每周组织一次团体辅导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 治” 是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表现的罪犯进行疏导、干预和治疗。运行多年,工作室成员民警李安琪也总结出罪犯心理辅导干预的“ 四步骤”:一看,异常言行;二听,搜集信息;三测,借助量表;四治,个别介入。“ 我们的‘ 小桔灯’ 虽然来自民警个体,但经过不断发展,微光成炬,聚集了越来越多专业人才力量,创新探索罪犯心理矫治方法,为监狱总体安全汇聚力量、打下基础。” 南通女子监狱X委委员、副监狱长凌海燕评价道。
类似的专业力量,在通州监狱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监狱应急实战能力,通州监狱 5 名特警队骨干成员牵头组建了“ 尖峰工作室”。“ 业务骨干组成战斗专班,聚焦特警职能,发挥专业优势,围绕警体技能、特警五项、应急处置等项目,通过实战演练等方式研究训法、练法、战法,提升应对突发问题的处置能力。” 通州监狱X委副书记、政委沈礼奎介绍说。
通州监狱“ 尖峰工作室” 成立以来,先后开展实战对抗、人犬携治、三人应急配合等实操训练,探索形成“ 135” 工作法、“ 110” 联动响应机制等经验,汇编形成现场应急处置要领及口诀、
第 1 页 共 3 页
常见事件前期处置口令等实用手册,拍摄《移动押解设备讲解》 《罪犯就诊流程》等教学视频,还为基层监区一线民警送学上门,共同解决问题困难,筑牢监狱安全屏障。
赋能队伍 以精准切口嵌入民警素能提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民警工作室” 在以专业特长推动工作发展的同时,更
以“ 传帮带” 的形式带动更多民警加入,提升民警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不断汇聚工作合力。
南京监狱青年民警占比较高,针对民警队伍这一特点,监狱在整合“ 民警工作室” 原有的 14名骨干师资基础上,分批次开设“ 青蓝成长营” 拓展专业力量,充分发挥“ 民警工作室” 骨干民警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青年民警履职能力本领。 “ 我们采取小班化的培育模式,定期开展能力测试,系统梳理青年民警各项能力表现,分批次开设‘ 青蓝成长营’ 小班,为每名青年民警指定老师。” 南京监狱ZZ处副科长张天宇说,“ 围绕监狱重点工作部署和难点堵点问题,以征集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