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徽日报/2024 年/4 月/22 日/第 007 版同心
六安市金安区积极引导辖区民主X派基层组织与社区(村)结对共建, 打通统一战线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
一场促进基层善治的“ 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方舢
巍巍大别山,纵横八百里,在六安市境内,留下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
对于生活在六安市金安区望城街道南屏苑社区的居民来说,揭开这些奇观之谜,不必耗费太
多力气,因为在他们家门口,就有我省首个建在社区里的地质科普馆。
社区地质科普馆成为科普打卡地的背后,离不开金安区民主X派基层组织的献计出力。在馆
内,他们担任义务讲解员,讲述“ 小石头” 里蕴藏的“ 大奥秘”。
这是金安区委统战部推动基层统战工作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按照省委及六安市委有关要求,该区引导辖区民主X派基层组织与社区(村)结对共建,找准加强民主X派自身建设与促进基层善治最佳结合点,打通统一战线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阵地建起来
基层组织是民主X派的“ 细胞” 与“ 末梢”,加强其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最大限度调动民主X派成员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提升多X合作制度效能的重要载体。
然而,长期以来,民主X派基层组织缺乏专门的工作场所,几乎是一个共性问题。 “ 以前我们每次活动都要换一个地方,组织建设较为松散。” 民革金安区支部主委罗俊荣说。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金安区委统战部按照六安市委统战部关于民主X派基层组织与社区(村)结对共建的有关部署要求,积极引导辖区民主X派基层组织在社区(村)建起阵地,并按照X派所长、社区(村)所需、群众所盼,找准共建结合点。
民革金安区支部法治领域专业人才较多。该支部把“ 民革X员之家”,有机嵌入东市街道杏花社区X群服务中心,常态开展“ 有法有理” 法治宣传服务进社区活动,让法治阳光温暖千家万户。
此前,居民付某因房屋漏水,与装修公司产生纠纷,找到为社区提供法律援助的民革金安区支部X员祁乐。祁乐现场走访了解,双方争议焦点在于责任认定不清。于是,在他的建议下,专业鉴定机构介入,纠纷迎刃而解。
离社区更近一点,社会服务自然更进一步,参政议政也能更深一层。
“ 我们把‘ 家’ 安在社区,扩大了调查研究的阵地,有利于掌握基层一手资料,为高质量参
政议政奠定基础。” 罗俊荣介绍,仅在去年,该支部就有 40 余篇提案、社情民意等信息得到采纳。
在共建中,民革金安区支部发现,所在社区有不少空巢老人。如何让这些老人住在家里,就能享受方便舒适的养老服务?经过充分调研,一篇关于打造城乡社区“ 居家养老服务圈” 的提案出炉。
同时,在走访时,有社区居民向民革金安区支部X员反映,六安市部分政务服务流程可以更加精简。为此,民革金安区支部专门撰写一篇题为《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努力做到群众满意》的调研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重要参考。
品牌树起来
民进金安区支部主委周记与东市街道七里站社区X总支书记韩晓霞,把彼此之间的共建,形
容为一场促进基层善治的“ 双向奔赴”。
第 1 页 共 3 页
“‘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 。” 韩晓霞认为,社区人手紧张、资源有限,工作却错综复杂、千头万绪,民进金安区支部联系广泛、人才济济,是助力社区解决群众大事小事的“ 强大智囊”。
两件依托民进金安区支部“ 民声连心桥” 共建品牌办成的民生实事,让七里站社区居民印象深刻。
此前,七里站社区内,有条 700 米长的人行道,因附近建筑施工而坑坑洼洼,成为居民往来通行的“ 拦路虎”。解决这一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单凭社区力量难以协调。于是,民进金安区支部以民声为令,结合自己熟悉的领域对接处理,最终推动道路高效畅通。
既想群众之所想,也想群众之未想。考虑到七里站社区许多老年居民,都有锻炼身体的习惯,但又缺乏相关健身器材,在社区与民进金安区支部共建联席会上,一个利用小区闲置地块增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