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闽南日报/2024 年/4 月/10 日/第 002 版综合
织密预算“ 审核网”,为高质高效项目撑腰
——市财政局解读我市“ 预算联审机制” 的特色亮点
本报记者 郑斯楠 通讯员 刘亚玲 张娴
预算审核对做好财政工作,对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关键处至关重要。过去,预算审核的
主体相对固定,审核要素不够完整细化,存在审核结果难量化,项目优劣的界定不够精准等不足。
2022 年以来,市财政局创新运用“ 预算联审机制” 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旨在系统实施“ 零基预算”(在新一年度重新综合衡量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社会性等情况,并结合财政承受能力来安排预算的方式),确保预算资金更加精准“ 滴灌” 到紧要领域,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真正为高质高效项目撑腰,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财政力量。
日前,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2022 年预算联审机制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我市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023 年我市纳入预算的项目数量经整合压减同比减少 100 个,预算执行率提高 2 个百分点,预算追加金额同比减少 50%以上。
什么是预算联审机制?该机制有何特点?对预算安排有何影响?下一步,我市又将如何发挥预算联审机制的作用?对此,记者专访了市财政局X组书记、局长许毅忠,对预算联审机制进行深入解读。
预算联审是新兴事务, 将其用于财政预算审核并形成体系, 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实属少数,因缺乏经验借鉴,仍需逐步探索。 “ 在去年开展全面联审的基础上,我们今年进一步增加了复审环节,现已基本建成预算联审、联审复审、绩效评审、重点评价‘ 四位一体’ 的‘ 滤网式’ 预算审核监督体系。” 如许毅忠所言,“ 联审是‘ 摸着石头过河’ ,紧抓提质增效才能‘ 敢用联审、用好联审、推广联审’ 。”
预算联审机制主要是由财政局随机抽取相关人员组建联审小组,根据项目立项依据、项目绩效、财政承受能力等要素,对项目的资金预算进行审核把关。经统筹安排,参与预算联审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