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4 年/4 月/17 日/第 012 版调查研究
守“ 望闻问切” 之术 谋惠及群众之方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专题调研综述
本报记者 陈晶
编者按:
“ 河南是中医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仲景文化的发源地。东汉末年,张仲景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著成的中医学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受历代医家推崇传承,对现世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 月 7 日,在开往郑州的火车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的一席话,拉开了调研组赴河南“ 问诊”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的序幕。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 中国药’ ,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研水平快速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随着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中医药给百姓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比较突出,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和优势专科建设仍有短板,中医药科技创新还需加快突破等。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 近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武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专题调研组,赴河南省开展实地调研,掌握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建议,为开好今年 6 月的全国政协“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双周协商座谈会作准备。
传承与创新
让中医药焕发新活力
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禀赋富足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与中药材资源,天然优越的地理条件,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奠定了河南中医药发展的显著优势。随着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等战略部署的推进,河南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2021 年 5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这为河南省向中医药强省进发,提供了坚实“ 底气”。
“ 河南全省现有中医医疗机构 7500 余所,开放床位 11.07 万张,执业注册中医师 5.28 万人,机构数、床位数和执业医师数均居全国首位。全省现有 4 名国医大师、7 名全国名中医、1 名中医药首席科学家、6 名岐黄学者等一大批高水平专家学者;拥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1 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1 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2 个;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近 200 项,成效显著⋯⋯” 谈及河南省中医药近些年取得的发展成绩,河南省副省长孙运锋如数家珍。
如何切实“ 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利用好、传承好”,已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 听说丁大夫是有名的小儿紫癜专家,我六点多就来排队了。” 郑州市人民路 19 号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大早,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丁樱的诊室
第 1 页 共 4 页
门口就挤满了人,一名患儿家长激动地说。
“ 没有您就没有孩子的今天!” 这些话,被无数患儿家长提及。多年来,丁樱专注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诊治小儿疑难疾病,尤其是肾脏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坚持以最低的费用为病人解除病痛,获得患者一致好评。如今,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为挂她的号,宁愿等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有人专门从国外飞到郑州,就为了让丁樱能给孩子找出病因、找到对策。
“ 目前,我院拥有国医大师 2 人、长江学者 1 人、全国名中医 4 人、国家‘ 万人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 1 人、岐黄学者 5 人。依托像丁樱这样的国医大师优势,我院年门诊量 501.35 万人次,年出院病人 13.55 万人次,2018—2022 连续 5 年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 A+’ 等次。”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朱明军表示,70 年栉风沐雨,该院已成为医教研管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是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国家医学中心 “ 辅导类” 创建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
“ 目前,全国设置的 13 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等地,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对比来看,我省虽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发祥地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大省,但作为人口大省,医疗需求和优质的医疗资源供给之间仍有矛盾,亟须通过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这一抓手,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引领带动全省医疗卫生水平提升,让老百姓享受到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 朱明军坦言,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意味着包括临床诊疗、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进而辐射带动全省中医药综合实力实现跃升。
“ 要牢固树立‘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理念,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促进中医院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同时聚焦推动中西医药临床协作,促进中西医学优势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耦合,释放叠加优势,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柯尊平如是说。
发挥优势专科作用
做大做强中医药
“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X组书记余艳红在欣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取得成绩的同时表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是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优势的重要抓手,是协同集成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我国目前已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下一步,要把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作为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作为提高中医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不断彰显中医药特色,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余艳红介绍,今年将遴选 1000 个左右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 500 个左右中西医协同“ 旗舰”科室,继续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建设“ 两专科一中心”,下大力气加强中医医院儿科、老年病科建设。将发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建好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优势专科,带动区域内中医专科诊疗能力的整体提升,形成专业与地域覆盖广泛、结构布局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优势专科集群,构建中医优势专科发展新格局,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发挥特色专科优势,中医药也迎来了更好的社会环境。” 在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蔡名照看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以及“ 全民健康” 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和养生,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会在维护人民健康的过程中逐渐凸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孙尧则认为,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及核心竞
争力,可与老年大学教育结合起来。
第 2 页 共 4 页
“ 到 2025 年底,要初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引领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型老年大学,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