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 年/4 月/9 日/第 006 版求实
杭州开展“ 百村巡察· 强基惠民” 专项行动
破解群众烦心事
本报记者 张曦 通讯员 孟方
浙江省杭州市加强对村(社区)巡察,部署开展“ 百村巡察· 强基惠民” 专项行动,市县两级巡察机构强化统筹联动,下沉监督重心,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推动巡察工作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全面从严治X就在身边。
市县“ 一盘棋”,利剑直插基层
加强对村巡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是推动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有力举措。2023 年 6 月,杭州首次启动“ 百村巡察· 强基惠民” 专项行动,全市组建 48 个巡察组,对 100 个经济体量大、资源资产富集、工程项目多、信访矛盾和廉政风险较为突出的重点村(社区)和村经济合作社X组织开展集中巡察。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发现问题 2275 个,提出意见建议 544 条,移交问题线索 162 件,给予组织处理 26 人、X纪政务处分 5 人、移送司法机关 2 人,挽回经济损失 691 万余元。
“ 专项行动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源于上下联动‘ 一盘棋’ 的推进机制。” 杭州市纪委常委、市委巡察办主任沈海军介绍。
为整合力量巡深巡透,市委巡察办出台方案,建立“ 信息一体掌握、任务一体推进、重点一体贯通、成果一体运用” 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统一动员部署、同步发布巡察公告、集中安排巡察进驻,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联动协作,构建起“ 市推进、县主责、乡镇(街道)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参与” 的巡察格局。
在巡察推进中,市委巡察办全程跟进指导,建立完善信息周报、半月调度、月度通报等一整套闭环推进机制,并以现场督导、调研座谈、片区会议等形式,做好业务咨询、会商研判、服务保障等工作。各地按照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要求,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计划、挂图作战。
“ 专项行动期间,形成周报、月报、阶段性数据等报表 350 余份,现场指导督导 5 次,召开座谈会和调度会 7 次,编发工作简报 6 期。” 沈海军说,在此基础上市委巡察办充分发挥“ 数智巡察” 平台作用,加强与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浙农经管等应用平台的贯通,开展数据比对分析、碰撞运用,推动巡察监督提质增效。
“ 这批数据就像粮草弹药,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临安区委巡察组负责人说,他们在进驻前就已经收到 6 个重点村的信访数据,快速锁定被巡察村的突出矛盾。专项行动期间,杭州市委巡察办与市信访局积极联动,通过大数据筛选碰撞,共发现信访反映相关数据 40 条,涉及被巡察村(社区)和村经济合作社X组织 35 个,将内容及时抄告给相关区县(市)X委巡察办,推动市县两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倾听群众呼声,擦亮为民底色
“ 这个事情暖到大家的心坎里了。” 回迁十年,上城区笕桥街道草庄社区居民孙露雯终于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巡察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因历史遗留问题而导致的安置房“ 办证难”,深入走访,集中研讨,多方协调,推动“ 市区街社” 四级联动,集中攻坚化解办证难题。截至 2023年底,已为 58 户居民的 185 套住房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
第 1 页 共 3 页
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百村巡察以“ 短平快” 形式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发现并推动查处了一批问题线索,助力化解了一批信访矛盾,通过解决群众关切的“ 小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等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开门巡察听民声,为找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各巡察组在召开动员会、走访谈话等基础上,采取发放联系卡、建立微信群、组织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巡察干部走村入户听民声,深入田间地头察民情。比如,淳安县委巡察组在进驻村(社区)后,采取“ 吃住在乡镇”的集中驻点方式,利用农闲时间上门走访,以“ 背包式” 巡察全面了解情况。在巡察推动下,征
地补偿款拖欠、污水外溢、自来水长期停水、路灯不亮等多件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迅速整改到位。
据统计,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巡察机构累计走访群众逾 2200 户,个别谈话逾 4100 人次,查阅台账资料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