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南宁日报/2024 年/4 月/17 日/第 003 版要闻
石榴花开幸福长 籽籽同心绘新卷
——宾阳县人大常委会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全过程人民民主南宁人大实践》采编组 执笔 本报记者 杨盛
“ 我们在课余时间跳竹竿舞、抛绣球,感受欢快的节日氛围。” 近日,宾阳县凤凰小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体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族学生其乐融融。
这是宾阳县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奋斗的生动实践,也是宾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工作职责向主线聚焦、工作举措向主线发力、工作力量向主线加强的结果。
近年来,宾阳县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地方人大职能作用,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沃土,以高质量的人大民族工作,依法履职尽责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开创新时代地方基层人大民族工作新局面。
依托联络站 激活和美乡村产业发展
“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在宾阳县古辣镇古辣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正在进行。驻站人大代表和各族群众坐在一起,共话村庄发展变化带来的喜悦。
近年来,宾阳县人大常委会依托“ 站点+民族团结” 的模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村规民约,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事务入手,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古辣镇人大创新打造的“ 红石榴周末讲堂”,内容丰富,成为村民学习的“ 大课堂”。“ 我每周都会来参加‘ 红石榴讲堂’ ,通过学习了解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和一些法治知识。” 古辣社区李寨村村民姚秀萍说。
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载体,宾阳县人大常委会要求各站点发挥好宣传站、民意窗、连心
桥、监督岗、大课堂等“ 五大功能” 作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人民代表为人民。古辣镇人大积极探索“ 联络站+文旅” 模式,古辣稻花香里旅游区将农耕文化与自然景观、特色节庆、民风民俗相结合,探索开发观光、休闲、餐饮、农家乐、农耕文化研学等项目,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的主体作用,组织各族群众参与乡村风貌整治行动,建设和美乡村。
古辣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王强介绍,联络站实施“ 各族群众互嵌式融合发展计划”,建起同心文化广场和长廊,组建同心艺术团,培育了“ 稻香人大· 逢十护驾” 法治品牌;结合“ 三官一员” 进站点工作,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普及活动;积极开展“ 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时代”、民族团结系列研学、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从娃娃抓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爱我中华的
种子根植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由宾阳县凤凰小学老师编排的“ 炮龙操” 节奏欢快、动作轻盈,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炮龙操” 的音乐歌词采用宾阳当地方言,动作则由传统的舞炮龙技艺改编而成,同学们在跳操的同时,对宾阳炮龙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抛绣球、跳竹竿舞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深受同学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