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吕梁日报/2024 年/4 月/11 日/第 001 版
吕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4 年 3 月 28 日在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吕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振国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 年主要工作
2023 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以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主题教育的丰硕成果转化为践行根本ZZ制度的具体行动,以昂扬奋进姿态服务中心大局,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生动的吕梁实践,各项工作展现出新气象、迈上了新台阶。
——服务大局见行见效。紧扣市委决策部署,召开常委会会议 9 次、主任会议 23 次,作出决议决定 5 项,完成人事任免 67 人次,连续 5 个月集中督导岚县、兴县、临县巩固衔接工作,努力以人大之力为全局添彩。
——立法工作再结硕果。坚持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开展立法调研 17 次,召开立法听证会 3次、座谈会 17 次,组织立法后评估 4 次,制定法规 3 件、修订 1 件,立法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监督质效持续提升。实行正确有效依法监督,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67 项,组织执法检查 11 次,开展工作调研 23 次、满意度测评 48 次,监督“ 组合拳” 更有力度、更加精准。
——代表履职为民高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全市五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 2 万余条,进联络站点 8883 人次,推动办理民生实事 4983 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一年来,我们高举思想旗帜,在开展主题教育中坚定奋进方向
常委会牢记ZZ机关第一属性,恪守最高ZZ原则,学思践悟X的创新理论,忠诚捍卫“ 两
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确保人大工作行稳致远。
强化思想淬炼。坚持每周一次、第一时间、首要议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年组织中心组学习 39 次,举办读书班 2 期,开展安全生产等研讨 7 次,处级以上干部讲授X课 21 次,夯实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根基。纵深推进主题教育,落实“ 四下基层” 要求,主任会议成员带头深入企业乡村、田间地头,现场办公 47 次,解决问题 42 个,化解信访积案 18 件;调研“ 985” 重点产业链建设等课题,形成调研报告 32 个;检视查摆问题
23 个,制定整改措施 31 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吕梁大地落地生根、开
花结果。
坚定ZZ自觉。市委孙大军书记全年批示人大工作 41 次,为常委会把脉定向、对症开方。常委会坚决维护市委统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 坚持在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法推进工作,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市委决定、要求、指示。常委会X组定期听取各机构履职情况汇报,坚持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前置研究,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X委决策意图顺利实现。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国家安全责任制,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纷繁多变的网络舆情,定期分析研判,及时纠偏正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稿 23 件,3 件获山西人大新闻奖,其中一等奖 1 件。制作《人大之声》栏目 52 期,编发《民主与法治》专刊 25
第 1 页 共 5 页
期,指导石楼、临县办好《民声》栏目,全方位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紧扣学习贯彻
X的二十大精神,组织“ 春风宣讲” 活动 19 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一年来,我们牢记第一要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履职新篇
常委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贴市委部署,寓支持
于监督之中,靠前发力、主动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合力、增动力。
护航经济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强化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听取审议计划、预算、审计、国有资产管理、“ 十四五” 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等工作报告,全过程跟踪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支持政府稳住“ 基本盘”,打造“ 增长极”。对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府债务管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实施监督,助力激活发展动能,促进经济稳中向好。
增进民生福祉。坚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工作理念,调研“ 天坑” 治理、祁离高速复工、老旧小区改造、住房安全、乡村旅游等工作情况,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 100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听取审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康养产业等工作情况报告,跟踪监督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工作情况,助力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业有所就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牢牢守住“ 命根子”、扎紧“ 粮袋子”、丰富“ 菜篮子”。
聚焦生态建设。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为己任,审议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支持划定“ 三区三线”,推动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能利用、高质量发展。持续跟踪“ 森林覆盖率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 工作情况,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全方位核查;常态化监督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不间断开展“ 吕梁环保行”;推动制作的三集纪录片《古树参天》,将于四月底在央视播出,讲好吕梁故事,展示吕梁魅力;文水人大作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决定,市县合力让美丽吕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奋战巩固衔接。9 名干部常驻巩固衔接一线,帮助包联村解决问题、争取资金、发展产业。坚决扛起督导岚县、兴县、临县巩固衔接ZZ责任,40 余名机关干部围绕 4 个方面 27 项内容,督战一体、奋楫向前,推动解决各类问题 2400 余个。学习推广“ 千万工程” 经验,组织三县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比拼。特别是受市委委派,全面领导、指导、督导兴县巩固衔接工作,严督重奖促干、以点带面突破,与兴县干部群众一起补短板、破难题,推动危房改造 303 户、1 个月内搬迁采煤沉陷区危房 157 户,确保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实施健康饮水工程 32 处,全省巩固衔接饮水安全现场会在兴县召开;发放交通补贴、稳岗补助 32241 人 3400 余万元,累计投放小额贷款 3845 万元, 兑现惠农政策红利; 按照 “ 十要” 标准整改户容户貌 3125 户、 问题厕所 3471户,打造美丽宜居乡村;244 个村的村规民约表决实施,涵养移风易俗和美乡风,兴县多项指标排名大幅提升,助力全市巩固衔接工作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一年来,我们聚焦依法治市,在推进市域治理中筑牢法治根基
紧扣法治吕梁建设,自觉厉行法治、积极推动法治,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
规范和保障作用,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提高立法质量。制定全省首部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条例,厘清责任主体、突出刚性约束,着力破解违建治理和查处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制定集中供热条例,对既有住宅小区实行分户控制等作出明确规定,提高供热质量。制定乡村绿化条例,为建设绿色生态乡村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评估修订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日报以“ 立法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为题,对我市立法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推进法律实施。检查乡村振兴促进法、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市禁牧休牧条例实施情况,赋能“ 三农” 工作,促进绿色发展。跟踪监督省警务辅助人员条例实施情况,一举扭转了我市辅警薪酬待遇全省最低局面。跟踪监督依法正确行使职权、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情况,推动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专题调研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多元
第 2 页 共 5 页
解纷情况。听取审议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情况报告,扎紧刑事执行制度笼子。
优化法治环境。举行宪法宣誓 23 次,强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宪法意识。组织任前法律考试
35 人次,提升干部法律素养。开展 12· 4 国家宪法日活动,利用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公交站台宣传栏等形式释法普法,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受理转办群众来信来访 156 件次,回应群众诉求。跟踪监督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不断满足群众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听取审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依法审查规范性文件 14 件,提升审查质效、维护法制统一。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擦亮为民底色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更好把人民
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美丽幸福吕梁建设中来。
拓宽民主渠道。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 直通车” 作用,将征求到的 80 余条意见建议融入法规文本。建成投用全省首家“ 代表法律服务工作室”,用好市中级人民法院“ 代表委员联络站”,打造代表履职新阵地,开启法律服务新模式。出台五星级代表联络站点评选办法,建设智慧网络平台,推动联络站点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数字化。
激发民主活力。组织 470 余名省市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开展集中培训、线上专题培训,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邀请 43 名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安排 127 名代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反映民声、凝聚民心。继续开展与少先队员“ 大手拉小手,永远跟X走” 及驻吕部队“ 官兵进会场,军民话发展” 等活动,具有吕梁辨识度的民主品牌加快形成。
丰富民主实践。落实“ 民生实事办理监督年” 要求,视察省政府确定的“ 12 件民生实事” 办理情况,听取审议市政府承诺的“ 5 件民生实事” 办理情况报告,对满意度不达 80%的,进行再监督、再报告,聚力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指导汾阳、孝义、石楼、岚县、临县和 145个乡镇,试点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决出县级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