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浙江日报/2024 年/4 月/2 日/第 003 版要闻
为新赛道赋能 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
建德市委书记 富永伟
春耕时节,万物新生。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三农” 依然是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提到,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通过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我深刻体会到,建德作为浙西山区的农业重县,要探索出既因
地制宜,又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强村富民县域打法。
春节前,我以强村公司为调研主题,按照“ 四下基层” 的要求,带队到建德大洋镇开展“ 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 活动。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了几家强村公司后,我发现强村公司的联村带农致富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容易困在同一赛道里,难以找到因地制宜的创新路径提高经济效益,缺乏厚积薄发的造血能力。
建德市众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农机服务中心是我们调研的第一站。河源村X总支书记、众联农业负责人何德忠向我展示了他们的“ 大家伙” ——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稻米加工等一体化的机械作业设备,目前可供三河片 6 个村的农户租用。何德忠说:“ 包括设备租用和1100 亩地水稻种植,2023 年我们强村公司合资的 6 个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都达到 75 万元以上。”
作为 6 个村的领头羊,我提醒何德忠,强村公司要具备过硬的造血能力,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的好项目和专业的运营能力。仅仅是依靠传统方式种植水稻和租赁设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很快就会达到“ 天花板”。
对此,何德忠直言不讳,说自己有想法但在实践上犯了难。据他介绍,他们在 2023 年下半年对下坑湖进行了系统治理,有效提升了水环境后,流转了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