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长治日报/2024 年/3 月/27 日/第 008 版2024 年长治两会专刊
提质赋能织出城乡“ 锦绣图”
——长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 服务指数” 赢得群众“ 幸福指数”
本报记者 徐姗 通讯员 王刚 王杰
保护资源,保障发展。长治可持续发展得益于此。
沉稳坚毅,强基蓄力。一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响应市委“ 发扬‘ 四敢’ 精神、营造‘ 四敢’ 氛围,奋力把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的号召,持之以恒保持ZZ定力、坚决扛起主体责任,观大势、谋大局、强X建、促团结,不断提升规划引领和资源要素保护保障能力。
不忘初心,倾情为民。一年来,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和“ 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以“ 创环境、强服务、转作风” 为主攻突破口,通过“ 靠前服务、主动对接、优化机制、联合办公” 等强力措施,全力构建服务型机关。
凝心聚力,实干担当。一年来,高效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多项历史遗留和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批事关长治发展的大事、要事取得积极进展,坚持以自然资源部门的“ 服务指数”赢得人民群众的“ 幸福指数”。
科学谋划 绣出城乡发展“ 锦绣图”
规划管控多措并举,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有效解决规划管理“ 深水区” 问题,立足长治实际,确保规划做到“ 引领发展”“ 应编尽编”。
“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市以“ 一城四区” 和上X城镇群城镇圈高质量建设为研究重点,坚持“ 一城四区” 一体化布局,8 个县域协调推进,按时完成全市“ 三区三线” 划定及报批工作,划定成果已正式启用,为谋划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提供了科学支撑。
目前,已圆满完成《长治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的编制及上报并率先在全
省获得批复,12 个县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已同步完成上报审核。同时全力推动国土空间规划
多角度延伸,启动了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拟定长治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目录清单
58 项。
长治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和平医院周边区域、 水利局演武巷片区、府后西街片区、晋城留长单位土地处置规划研究及控规修改等 6 项市级重点规划编制相继完成;长治市东南外环与府后西街立体交通工程涉及相邻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11 项市批控规(修改)编制工作顺利完结;审查报批上X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物流园规划等涉及上X区、屯留区、潞城区、高新区、经开区规划编制 10 项⋯⋯全市城乡各类规划编制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升。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为提升城市品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打出一套完善城市规
划体系组合拳:
通过建设长治市数字城市可视化系统,真实全面反映城市环境匹配性;通过开展长治市滨湖区城市设计、中心城区生态诊断以及编制中心城区韧性安全规划为建设项目提供规划指导,有效改善人居生活品质、提升城市“ 气质”。
守土尽责 织密民生保障“ 幸福网”
耕地保护多重发力,要素保障精准高效。
这一年,勇做高质量发展“ 优等生”,将“ 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 落实在具体工作中,重点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全面提质增效,基本实现了“ 应保尽保”。
第 1 页 共 3 页
全市全年共批准各类建设用地项目 75 批次,用地总面积 13257.68 亩,有力保障了东南外环快速通道改扩建工程、长治医学院新建校区项目、威远门路南延工程等省、市重点工程。及时高效组织土地供应,有效解决了城改项目供地难问题。数字的背后,是来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从上至下攥指成拳,合力致远的共同成果。
在用地保障工作方面,力求做到用好“ 政策红利”“ 工作专班”“ 监管系统” 的“ 三用好”。切实强化专班调度,建立“ 周调度、月会商” 工作机制,集中解决重点项目用地报批难题堵点;全面实现建设用地审查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