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岳阳日报/2024 年/3 月/19 日/第 001 版
“ 金融活水” 润巴陵
——岳阳市农商银行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记者 李金贵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 浇灌”。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
系。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岳阳市农商银行系统由农信社改制而成,是注册在岳阳、服务在岳阳、纳税在岳阳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现有市级行 1 家、县级行 6 家,员工 2583 名,营业网点 252 个,福祥 E 站 544 个,遍布全市各县、乡、村和组,旨在将金融服务更好地送到群众家门口。
岳阳市农商银行系统依托资金、服务、渠道优势,坚守金融本源,坚定服务“ 三农” 和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至 2023 年底,岳阳市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 825.14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529.84 亿元。此外,该行 2023 年缴纳各项税收 3.05 亿元,积极反哺地方经济建设。
聚焦重点领域
助力产业振兴驶向“ 快车道”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
汨罗江畔广袤田野,春耕备耕一派火热。农机在田间穿梭,育苗基地的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羊肚菌、水果辣椒等新鲜农特产品,尚未上市就已被预订一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新阶段,汨罗设施农业遍地开花。
“ 汨罗农商银行真是雪中送炭,有了这笔‘ 农业补贴贷’ ,我就能赶在早稻育秧前完成大棚建设了!” 汨罗市桃林寺镇亦仁村种田大户吴先生激动地说道。
春耕时节, 汨罗农商银行在全行开展金融支持春耕春种专项行动。 在对辖内涉农主体走访时,工作人员了解到,种田大户吴先生计划自建育秧大棚以保障 3000 亩农田的秧苗供应,但眼下资金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考虑到当前正值春耕育秧黄金时间,为加快解决育秧大棚实施主体的资金需求,汨罗农商银行联合汨罗市农业农村局,迅速开发“ 农业补贴贷” 产品,开通绿色办理通道,全力保障建设育秧大棚的金融供应,帮助农户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 交齐资料的当天,我行就向吴先生发放了汨罗市首笔‘ 农业补贴贷’ 60 万元。” 该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吴先生是“ 小田改大田” 项目的改田大户,这笔“ 农业补贴贷” 落地后,该行又根据吴先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其发放贷款 200 万元,创新做法还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岳阳市农商银行系统始终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围绕设施农业、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等主导产业,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要群体,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持续提升金融支持覆盖面。
湘阴农商银行樟树支行详细了解辣椒生长周期、种植技术、生产成本等情况,并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农户实际需求,积极营销推广“ 辣椒贷” 信贷产品;华容农商银行全力支持县域芥菜产业升级,提供“ 芥菜产业贷” 等特色信贷产品,帮助企业完成腌制池改造等设备更新换代,为华容做亮打响芥菜特色产业品牌⋯⋯
第 1 页 共 3 页
金融活,产业活。2023 年,全市农商银行系统向华容芥菜、湘阴樟树港辣椒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平江休闲食品、临湘浮标等县域特色制造业发放贷款 7.86 亿元,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支农支小
破解“ 三农” 特色企业融资难题
岳阳临湘的“ 十三村” 到底是个什么“ 村” ?
走进古色古香的生态厂区,园内绿树缠绕、瓜果飘香,一排排厂房被郁郁葱葱的果树包围。在生态型车间、万坛地下“ 酱城”、幸福笑脸墙、德字碑等“ 打卡点”,不少市民游客在此拍照留影。
这样一家富有特色的民营企业——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临湘唯一获评“ 国家 3A级景区” 的工厂。多年成功经营背后,离不开临湘农商银行的合作帮扶。
2023 年端午节前,“ 十三村” 的一批原材料受阻,如果不及时融资,企业经营将出现严重问题。临湘农商银行在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进行会商,组织专业团队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金融评估,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融资方案,短时间内成功为企业提供了及时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据了解,临湘农商银行从 2019 年就开始全力支持“ 十三村” 产业发展。近几年来,因疫情等原因导致该公司资金链出现困难,临湘农商银行多次为企业追加授信,成为实现银企合作共赢的典范。“ 十三村” 也不负众望,秉承“ 用良心做食品、用善心做公益” 经营理念,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创业新路子。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 三农” 领域中小微企业发展路上的“ 拦路虎”。全市农商银行系统结合实际, 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