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昌吉日报(汉)/2024 年/3 月/11 日/第 002 版要闻
从“ 三农” 出发 向“ 振兴” 而行
——昌吉州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王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29.52 亿元,总量位居全疆第二位,同比增长 7.7%;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综合单产、粮食总产量实现“ 三增”,“ 菜篮子”“ 果盘子” 供给充裕,畜牧业稳产保供能力实现新提升;
建设高标准农田 27.37 万亩,持续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技术应用 50 万亩⋯⋯
芝麻开花一样的各项数据,犹如冬日暖阳,映照着昌吉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也
见证着全州“ 三农” 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新成效。
回望过去一年,昌吉州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发展特色产业、乡村建设行动等重大任务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放眼庭州,大棚里各色蔬菜新鲜水灵,圈舍内牛羊成群鸡猪满圈,乡野间人勤春早只争朝
夕⋯⋯处处涌动着滚滚春潮,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重农固本 粮仓岁稔年丰
346.55 万亩、149.87 万吨、432.47 公斤!
2023 年,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46.55 万亩、增长 8.6%,占全疆粮食播种面积的 8.2%;粮食总产量 149.87 万吨、增长 13.2%;综合单产达 432.47 公斤/亩、增长 4.2%。
一组数字,看似简单,殊为不易。
昌吉州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X政同责要求,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防止耕地“ 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降低。
2023 年 11 月,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村传来机械兴修农田的声音,经过近 4 个月的施工,窄
块块、矮埂埂的碎片化田块,变成平坦整齐、渠系相连、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藏粮于地,跑水、跑土、跑肥的“ 三跑田”,变成“ 吨粮田”。
昌吉州把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完善节水基础设施作为打造粮食生产优势片带、提升粮食综合生
产能力的关键举措,2023 年,建设高标准农田 27.37 万亩、末级渠系 700 余公里。
藏粮于技,科技赋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为保粮食安全再立新功。全州持续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技术应用 50 万亩,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增加地力,减少虫害,推动粮食绿色生产。
种业是粮食增产的“ 芯片”。昌吉州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持续培育制种基地示范村 10 个,落实制种面积 79.9 万亩,成功举办 2023 中国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暨种业发展论坛,现场签约重点项目及基地建设 12 个,涉及金额 10 亿元。
丰收的田野里,小麦颗粒饱满,玉米穗大粒多,棉桃争相吐絮。收割机、拖拉机奔走田间,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2023 年,全州建设农机化集成装备技术示范区 453 万亩,小麦、玉米、棉花、番茄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 100%;举办 2023 年新疆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演示展示交易会,现场完成交易额 1.2
第 1 页 共 3 页
亿元。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3 年,昌吉州创建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4 个,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统筹推进“ 智慧农业· 数字乡村” 建设。
仓廪实则百业兴。今年,我州勇担“ 粮安重任”,粮食面积和产量分别站稳 320 亩和 150 万吨以上的台阶,成功完成高标准农田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技术应用两个“ 百万亩” 任务,为稳端“ 中国饭碗” 贡献了昌吉力量。
强链固链 特色农业强州
2 月 17 日,一夜大雪纷纷扬扬飘落,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变得银装素裹,皑皑白雪为冬麦地披上了一袭新衣。
尽管气温下降,腰站子村村委会主任高龙却不担心: “ 刚看完苗情,冬前深耕提高了整地质量,加上适期适墒播种、冬灌防冻害,壮苗越冬有基础。”
近年来,腰站子村流转土地 20 万亩,推广智能农机、植保无人机等装备,集成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加快支柱产业“ 链” 式布局,构建种植、加工、观光全产业链。
2023 年, 腰站子村各产业总产值达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