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平顶山日报/2024 年/3 月/29 日/第 005 版专版
行稳致远书写精彩答卷 同向发力守护百姓健康
——二〇二三年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王春霞 通讯员 孙晓兵
最是一年春好处,姹紫嫣红满鹰城。
一幢地上 6 层、地下两层的现代化大楼巍然挺立,楼前宽阔的广场上车辆摆放整齐,就医人流络绎不绝、进出有序。市第一人民医院优越路院区新门急诊医技楼自去年底启用以来,运行良好。
该院通过成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合理设置诊室布局,连廊连接门诊与病房楼,人车分流形成院内立体化交通等,使新门急诊医技楼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就诊流程更加优化,患者就医更加便捷。
窥斑见豹,这仅是 2023 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3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卫健系统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 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 战略目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鹰城建设为统领,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被评为全省医政、医改、行政审批、信息化、卫生健康宣传、医师定期考核、计生协会等工作先进集体。
2023 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同向发力,共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不断行稳致远,交出守护鹰城百姓健康的精彩答卷。
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健全,能力不断提升
市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楼建成投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平顶山医院建成试运行,市传染病医院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建 1 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获批 3 个中原学者工作站,3 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引进新技术 18 项、培养骨干医师 46 名,建成 3 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新增两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 获得省医学科技奖项目 3 项, 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结项验收两项,获批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11 项,发表 SCI、核心期刊论文 69 篇;便民就医少跑腿 7 项举措全面推开,宝丰县、鲁山县试点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持续牢固,改革有序推进
稳步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医防融合加快推进,其中宝丰县、郏县狠抓信息化应用,医共体建设效果突出,改革经验分别被省卫健委、市政府信息简报刊发。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 11 个河南省县级特色专科,新建成两个创伤中心、
13 个临床服务中心、14 个胸痛救治单元。131 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其中
60 家创建成为社区医院。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列入十项重点民生实事,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
914 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占比达 86%,建成 24 小时应诊“ 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218 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89 万人次,新培育服务团队 65 个,服务水平和履约能力有效提升。为基层引进人才 315 名,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 7500 人。各县(市、区)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均拨付到位。全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将在我市召开。
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完善,成效日益显著
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局全部成立,市疾控中心重组加速推进。慢性病防治成绩突出,副市长
第 1 页 共 3 页
史晓天在全国慢性病防控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市卫健委获得全省慢性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汝州市通过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复审,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通过慢阻肺防治中心省级评审。完成小学生 5.4 万颗牙齿窝沟封闭。国家卫健委公布全国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单位名单,平顶山作为全国 6 个城市之一成功入选,省委办公厅《工作交流》 、省政府《工作快报》刊发信息,在全省率先上线无障碍急救报警平台,市政府出台《平顶山市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市卫健委、市医疗应急中心获得全省医疗应急先进集体称号。
卫生监督法治工作持续深入,在中组部、司法部专题培训班上代表河南省作典型发言,6 件案卷被评为全国或全省优秀案例,获得全省卫生监督先进集体称号。无偿献血工作有序推进,我市连续 11 次获得“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称号。
中医药传承创新持续加快,发展更有特色
市中医医院同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入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3 项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通过验收。9 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通过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评估。全市建成标准化中医馆 130 家,其中示范中医馆 31 家。组织 4000 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实现了“ 乡乡有中医馆、村村有中医服务”。马立人、方居正两人被确定为第三届“ 河南省名中医”。市卫健委、市中医医院被评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
健康鹰城建设持续发力,工作提标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