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华兴时报/2024 年/3 月/6 日/第 003 版聚焦全国两会
筑牢医疗卫生保障网 书写健康民生新答卷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医疗卫生事业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郝婧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事关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中医药事业、基层卫生健康治理能力提交相关提
案,提出了“全力培养‘国医大师’人才队伍”“健全区域性急诊急救和诊疗服务体系”等建议。
振兴中医药事业 弘扬民族文化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X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杨培君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增强文化自信、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问题,当前我国以西医模式发展中医的思路尚未改变、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人才培养不足、 “治未病”优势未充分发挥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振兴中医药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杨培君委员认为,应转变“以西律中”的理念,打破“以术驭道”的局面,构建中医药诊疗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全面放宽中医药品审批、中药临床使用、中医医保报销等限制,引导群众选择中医药预防、保健及诊疗服务。
“完善中医药‘治未病’政策,推动我国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整理挖掘中医预防理论与实践经验,全面发挥中医药的疾病预防优势,实现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战略。将‘防治一体’思想融入临床实践,推动慢性病、老年病等预防、治疗和康复。 ”杨培君委员认为,要深入宣传“治未病”“平衡与健康”等中医思想,让防病养生、 “防”重于“治”的生命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组建中医防疫机构,加快中医防疫研究。
中医药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全力培养‘国医大师’人才队伍。 ”杨培君委员说,将中医教育纳入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使西医学生同步接受中医教育,修正中医教育中偏离根本、以西育中、细分各科等做法,立足经典育人、文化育人。将中医师承纳入教育体系,完善符合中医师承特色的人才进修和规范化培训机制,制定基层中医拔高计划,对基层中医从业人员给予“菜单式”帮扶,壮大中医队伍。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能力提升专项,提高基层中医机构诊疗水平,筑牢发展中医药的群众基础。
对于如何全面保护中医经典古方名方秘方?杨培君委员提出,要正确处理中医药继承与发扬、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支持经典名方制剂产学研结合,激励中药专利研发;修订现有中药专利“符合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审查标准;加大对中医药秘方、验方、专门技术知识产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