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浙江日报/2024 年/3 月/4 日/第 008 版公告
2023 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浙江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2023 年, 浙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紧扣“ 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 八八战略” 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深入实施三个“ 一号工程” 和“ 十项重大工程”,精准高效推动“ 8+4”
政策兑现、直达快享。全年经济运行稳进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
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一、综合[1]
根据国家统一初步核算, 2023 年全省生产总值[2]为 8255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6.0%。 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2332、33953 和 46268 亿元,分别增长 4.2%、5.0%和 6.7%,三次产业结构为 2.8:41.1:5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125043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17745 美元),增长 5.3%。
据 2023 年全省 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常住人口 6627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 3459 万人,女性人口 3168 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 52.2%和 47.8%。全年出生人口 38.3 万人, 出生率为 5.80‰;死亡人口 44.0 万人, 死亡率为 6.66‰;自然增长率为-0.86‰。城镇化率为 74.2%。
第 1 页 共 12 页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6.3 万人。 帮扶困难人员就业 11.0 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4.6%,
低于 5%的控制目标。农民工总量 1360 万人,比上年下降 0.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0.3%。其中,城市上涨 0.3%,农村上涨 0.3%;消费品价格下降 0.1%,服务价格上涨 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5.2%。
第 2 页 共 12 页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全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 三新” 经济增加值预计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28.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98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其中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8.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 2.3 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4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3.9%、9.4%和 6.3%,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5.0%、46.2%和 33.3%,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 0.4、2.0 和 0.2 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3]为 21.2 万元/人,比上年提高 5.6%。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 30.0 万元/人,提高 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600 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增长 7.0%,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 1165 亿元,转移性收入 6236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 7124 亿元,增长 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2353 亿元,增长 2.8%。其中,科学技术、农林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 15.7%、9.6%、8.2%、7.6%和 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费用的企业 4.6 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80.8%,比重比上年提高
6.2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支出增长 8.6%,增速比营业收入高 7.0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
收入的比例为 3.13%,提高 0.2 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增长 6.8%,新产品产值率为 43.6%,提高
1.8 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金名片擦得更亮。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7.2%。年末
第 3 页 共 12 页
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 5.3 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92.3%;全年实现增加值 15986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71.4%;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7.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 1.8 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91.4%。全年民营企业进出口 39295 亿元,占全省进出口的
80.2%; 增长 7.1%, 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 5.6 个百分点。 年末在册经营主体 1034 万户, 增长 9.6%,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有 333 万和 669 万户,分别增长 7.8%和 10.6%。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1025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0.4%,产量 639 万吨,增长 2.9%;油菜籽播种面积 138 千公顷,增长 11.1%;蔬菜 671 千公顷,中药材 46.5 千公顷,均与上年基本持平;瓜果类 82.9 千公顷。猪牛羊禽肉产量 119 万吨,增长 10.5%,其中猪肉产量 80.8万吨,增长 13.1%。禽蛋产量 36.3 万吨,增长 14.4%。牛奶产量 20.9 万吨,增长 6.5%。全年生猪出栏 953 万头,增长 12.1%。年末生猪存栏 609 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65.1 万头。水产品产量 677 万吨,增长 4.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 521 万吨,增长 4.4%;淡水产品产量 156 万吨,增长 6.3%。
农业现代化快步迈进。严格保护好 811.6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建成万头猪场 142 家。农业“ 双强” 行动持续推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80.0%以上。强化“ 三品一标” 建设,新认定绿色食品 762 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 3348 个;累计建设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 42个,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 45 个。
和美乡村加快推进。持续深化“ 千万工程”,基本实现山区乡镇和 3A 级景区通三级路,城乡公交一体化率 85%以上,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超 90%,农网供电可靠率达 99.99%,5G 网络、光纤资源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行政村基本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 65%。深化和美乡村“ 五美联创”,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292 个、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 22 条、历史文化(传统)村落 262 个,和美乡村覆盖率为 25.5%。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 四治融合” 乡村治理机制,累计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 10530 个、清廉村居 13972 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农村共富稳步前进。实施农民扩中提低行动,推进强村惠民,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30 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 15 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 94%。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80.9%,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覆盖所有农村学校;组建县域医共体 165 家,新(改扩) 建规范化村级医疗机构 578 家; 新增村级全民健身广场 110 个。 深入实施先富带后富 “ 三同步” 行动,加强低收入农户帮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3.4%,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6.1 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23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3.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6.9%,外商投资企业下降 0.5%。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增长 6.4%、7.0%和 5.3%。分行业看,38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9 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6 个行业两位数增长, 其中, 汽车、 仪器仪表、 电气机械和化学原料等行业分别增长 17.8%、
15.3%、14.8%和 14.6%,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4.1 个百分点。17 个传统制造业增长
6.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 11 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 1.6%; 利润总额 5906 亿元,下降 0.3%。
第 4 页 共 12 页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 46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6.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24594 亿元,增长 4.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 165952 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 44421 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 4626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7%,增速比上年提高 3.4 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 3.8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63.2%。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3.8%、11.5%、11.2%和 9.5%。规模以上服务业[4]企业营业收入 29994 亿元,增长 6.4%;利润总额 3463 亿元,增长 18.8%。
第 5 页 共 12 页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5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761 亿元,增长 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4789 亿元,增长 5.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销售额 28888 亿元,增长 5.9%;餐饮收入 3662 亿元,增长 14.9%。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等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0.2%、9.8%和 8.4%;通讯器材类、 金银珠宝类、 化妆品类、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 37.5%、 14.5%、 8.4%和 8.1%;汽车类增长 4.2%,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 40.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0.6%。
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18493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56.8%。
年末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2942 家,全年商品成交额达 2.3 万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十亿元、超百亿元、超千亿元的商品市场分别有 266、46 和 2 家。第十三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发布的中国商品市场“ 综合百强榜单” 和“ 功勋市场榜单”,浙江分别获 33 席和 18 席,领跑全国。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6.1%。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 25.6%,增长 14.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 3.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 74.2%,增长 3.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 2.6 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 21.5%,增长 14.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 2.8 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制造业分别增长 39.5%、22.9%和 8.5%。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 22.4%,增长 3.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 0.9 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 16.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1.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131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1.0%,办公楼投资增长 7.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 5.4%。商品房销售面积 6106 万平方米,下降 10.2%;商品房销售额下降 9.0%。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 48998 亿元, 比上年增长 4.6%, 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 35666 和 13332 亿元,
分别增长 3.9%和 6.7%;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三、第二和第五位,占全国份额分别为 11.7%、15.0%
和 7.4%,均比上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对全国的增长贡献均居首位。市场布局持续优化,有进出口贸易的国别(地区)达 256 个;对中东、非洲、东盟、拉美进出口分别增长 5.3%、13.1%、5.7%
和 9.1%,合计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 2.6 个百分点;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RCEP 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 8.2%和 2.9%,分别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 4.1 和 0.7 个百分点;对欧盟、美国进出
第 6 页 共 12 页
口分别下降 2.9%和 0.4%。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升级,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6.2%,出口额占全省出口的 45.6%。
全年中欧(义新欧)班列开行 2380 列,比上年增长 4.9%。高质量推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区内新增注册企业 32328 家,增长 1.2%;自贸试验区所在 10 个县市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合计增长 18.3%。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4451 家,合同外资 383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11.7%;实际使用外资
202 亿美元,增长 4.8%。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 91 亿美元,增长 85.8%。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项目
4035 个,占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 90.7%;实际使用外资 103 亿美元,下降 23.6%。
年末全省 1306 家境内主体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 1493 家,比上年末增加 559 家。全年对外投资备案额 16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9.1%。经备案(核准)在签署 RCEP 协议国家的境外企业 633家,增长 9.1%;备案额 98.6 亿美元,增长 56.8%。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第 7 页 共 12 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28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7%。
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 12.1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5509 公里。有民航机场 7 个,全年旅客吞吐量 7403 万人,其中发送量 3771 万人。全年铁路、公路和水运货物周转量 15061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1.2%;旅客周转量 923 亿人公里,增长 88.1%。全省港口[5]货物吞吐量 20.3 亿吨,增长 5.5%,其中沿海港口 16.3 亿吨,增长 5.5%。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 13.2 亿吨,连续 15 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 3530 万标箱,连续 6 年全球第三,仅次于上海港、新加坡港。
年末全省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 1965 万辆,其中私家车(个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
1808 万辆。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6]2697 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 23.3%。快递业务量 263 亿件,增长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