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4 年/3 月/12 日/第 009 版两会特刊
财政助力吉林经济稳住“ 上升期” 稳在“ 快车道”
吉林省财政厅X组书记、厅长 陈宇龙
2023 年,吉林省经济运行快速恢复,发展质量不断提升,GDP 增长 6.3%,增速居全国第 7位,创近 30 年来最好位次;粮食总产量 837.3 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1.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2.5%,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全年接待国内游客 3.14 亿人次、增长 172.8%,旅游收入 5277.35 亿元、增长 2.4 倍,升级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经济向好夯实财政底力,财政投入助推经济提速。在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吉林省财政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和吉林省“ 一主六双” 高质量发展战略,躬身入局、创新实干,在政策资金、要素保障上精准对接、深耕细作,为吉林振兴发展贡献财政力量。2023 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1074.8 亿元,增长 26.3%,增速居全国前列;支出 4406.8 亿元,增长 9%,重大战略、重点项目、基本民生等得到有力保障。
解放思想、以放为先,积极转变财政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
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省财政厅转变服务理念,发挥职能作用,
着力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公平优质、高效便捷、舒心放心的营商环境。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轻经营主体负担。持续推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及时解决大额退税资金问题,两年累计退税 347 亿元。推动出台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和新增轨道客车车身出口关税税目,为 478 户企业减负 24.2 亿元,有效巩固高铁产业国际市场份额。推动延续和新出台政策应知尽知、愿享尽享,创新搭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直通车。各类优惠政策效应叠加释放,全年减轻经营主体税费负担 255.3 亿元,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14%。
推进财金协同联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推动省属金融企业向实体经济注入“ 源头活水”,2023 年投向省内实体经济 3026 亿元。吉林银行累计发放贷款2211.2 亿元,存贷款存量、增量均居省内首位,省担保集团实现新增业务额 297.3 亿元,省股权基金公司在投项目 290 个、投资额 151.4 亿元、实现增值率 26.4%,省农担公司累计为省内 8.5万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 630.5 亿元,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交易额 15.7 亿元,比上年翻一番。
优化政府采购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顶格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全省中小企业获得合同份额 450.5 亿元,占政府采购总交易规模的 86.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创新交易模式,铺设全省政府采购电子商城“ 一张网”,入驻中小企业 6.3 万家,占比 99.5%,订单金额158.4 亿元,占比 95.1%,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深挖数据潜力,搭建政府采购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扶微助小”,陆续推出政采合同贷、无抵押信用流水贷和电子保函等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融资超过 1 亿元。
创新政务审批模式,提供快捷便利服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全省财政部门 49 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确认,确定保留 12 项,并减少 9 项申请材料,精简审批流程。积极推进非税收入电子化改革,强化“ 以票控收” 手段,全省实现非税收入电子化全覆盖,让数据“ 多跑路”、群众“ 少跑腿”。截至 2023 年末,全省开具财政电子票据 2.19 亿份,涉及金额 3803.6 亿元。
革故鼎新、以新助力,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放大资金效益,精准支持发展
“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省财政厅深刻领会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第 1 页 共 3 页
转变投入方式,以协同联动为主线,加强政策资金引导,撬动各类资金资产资源精准支持经济高
质量发展。
突出科技创新的战略引领作用,助力吉林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作为重点支出领域,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连续三年增长 10%以上,有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支持汽车零部件制造、高端芯片、生物药、碳纤维等重点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紧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长白山实验室、三江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汇集优质创新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建立科研项目补助、科创专员补贴、R&D 投入奖补、投资基金引导等全方位的扶持政策体系。
突出人才优势的核心支撑作用,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将人才作为“ 第一资源”,持续加
大省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近三年年均增长 31%,支持实施人才奖励激励、培养开发、
服务保障、引才引智和人才资助等方面政策,营造良好引才育才留才环境。制定汽车和医药领域
专项扶持政策,推动汽车和医药产业高端人才吸引聚集、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汽车、